“如今生活好了,更要记住历史”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10-25 10:59:12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四周年之际,九旬老兵樊培源、钟敏芳夫妇为民兵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如今生活好了,更要记住历史”

  ■仝 昊 黄永辉 本报特约记者 王士刚  

  深秋时节,气温骤降。10月18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16楼的老干部病房内,“王焯冉民兵连”民兵代表抱着鲜花、拎着水果前来探望抗美援朝老兵樊培源、钟敏芳夫妇。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之际,郾城区人武部组织民兵队员开展慰问抗美援朝老兵活动,进一步增强老兵荣誉感、幸福感、尊崇感,激励民兵致敬老兵、学习老兵。

  “听说您这几天在观看电视剧《上甘岭》,还为医护人员讲述战场上的故事,我们也想听听呢……”民兵队员李宗臻笑着说。

  说起那段经历,樊培源记忆犹新:“1949年我报名参军,1950年随部队抗美援朝。到朝鲜没多久,就遇到敌机空袭,许多战友受伤,却仍奋不顾身地往前冲……”

  说话间,樊培源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沓老照片:“这座桥是三登车站附近的一座桥梁,我们曾在这里战斗;这是我们住的防空洞,前面有棵板栗树,我和老伴就是在防空洞里结的婚……”坐在一旁的钟敏芳也已是鲐背之年,她在战场上被炮弹震伤了耳膜,看到这张照片,她和樊培源对视了一下,脸上洋溢着幸福微笑。

  “天寒地冻,条件艰苦,很多战友冻伤了手脚。”提起战友,樊培源眼中泛起泪光,他指着照片中的一名战友说:“他当时才18岁,在冰天雪地里潜伏大半宿,被严重冻伤,不得不截掉双腿……不少人喊我们‘老英雄’,我们不是英雄,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战场上随时有生命危险,您怕不怕?”面对民兵的提问,樊培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一段往事:有一天晚上执行完任务回到营地后,指导员发现他的帽子不知什么时候被弹片“咬”了几个洞,差一点就击中头部了。“像这样的事情,我和战友在战场上都经历过。保家卫国,我们从没怕过。”

  “以前从书本和影像中看到抗美援朝战争,总有一种距离感,听老兵讲述亲身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直抵人心,每一个细节都令人难忘。”新入队民兵队员权嘉兴感慨道。

  “如今生活好了,更要记住历史。”樊培源停顿了一会儿说,“我把烽火岁月讲给年轻人听,希望大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传承好先辈的红色基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临别之际,樊培源、钟敏芳哼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声中有对战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上图:樊培源、钟敏芳夫妇为“王焯冉民兵连”民兵代表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仝 昊摄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