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战士敞开心扉讲问题
■第74集团军某旅某连干部 曹 磊
“部分骨干的训练方法不够科学,很容易造成训练伤”“部分年轻战士对‘三个半小时’兴趣不高,需要改进组织方法”……连务会上,骨干们敞开心扉,发言辣味十足,问题靶向精准,我感到全连上下齐心抓建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变化要从前不久连队骨干调整说起。对于新任年轻骨干,我有意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希望他们尽快成长,早日独当一面。
有一次,旅里组织实弹射击,我连负责场地设置。此前,该任务一直由老班长吴健牵头,这次为锻炼新骨干,我安排新班长小覃负责,他自然一口答应。
本以为一切会很顺利,小覃却几次找我汇报遇到的困难:“涉及器材较多,需向其他连队借用”“保障人员如何安排轮换”……
“吴班长以前总能带队高标准完成任务,怎么让你负责,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我当场批评了他工作缺乏主动性,要他主动想办法,而不是简单将矛盾问题上交了之。说罢,小覃抿抿嘴,悻悻地离开连部。
设置场地照常进行,整个过程我并未过多干涉,而小覃也最终完成了任务。
但是,这件事似乎成了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我发现主动向我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官兵越来越少。很多同志向我报告情况时,讲的多是成绩和进步。起初我以为是连队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不由得暗自欣喜。
偶然间,我听到一些战士的议论:“训练任务这么重,指导员还要我们成立啦啦队,这下休息时间又变少了……”
我十分疑惑,明明上周连务会上,值班员还表扬全连官兵主动为篮球队员加油助威,体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如今,这为何成了战士口中的烦心事?我意识到,真实情况可能并不像我认为的那样“喜人”。
我找到小覃,询问大家最近状态如何,小覃的回答还是和往常一样:“一切都好。”交谈中,我明显感到他有些犹豫,经过再三追问,他才将真实情况和盘托出:“之前向您汇报工作时,一提到困难,您就批评我们工作不上心、主动性不够。说的多了,时间一长,大家慢慢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小覃的话让我想起平时很多时候,骨干反映困难或其表现达不到预期,我确实没有给予及时指点和帮助,反而一再要求他们自己克服和处理。
我意识到,尽管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确实不妥,无形中传递出喜欢“报喜不报忧”的错误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连队官兵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背上了“思想包袱”。
连务会上,我在全连骨干面前,针对自己前期的做法开展了自我批评,承诺今后将尽己所能帮助大家完成好各项工作,做到不回避问题、不掩饰矛盾,同时鼓励大家对连队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再也不必有各种顾虑。
(石伟整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