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陈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惟我国家,亘古亘今”。在人类漫长文明史上,绵延数千年不息的中华文化,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为中华儿女不断战胜困难、勇毅前行提供了不竭动力。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遇生死存亡危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深受中华文化涵养的中国人民秉持文脉不绝、精神不灭的信念,奋起追寻文明新生之曙光。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把中华文明传承下去、发展下去的历史使命,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引领中华民族从深重苦难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文化长河奔涌向前,新时代的中国行进到新的历史方位。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如何继往开来,让中华文明永续相传、泽惠后人?回应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明确要求,强调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文化主体性和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示了文化坐标、锚定了文明航向。使命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科学理论指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打开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涵盖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们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难得机遇。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既是实现文明复兴、文化进步的历史责任,也是推动文明更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召唤,归结起来就是要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眼这一重大使命,我们党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放眼今日之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相互促进、彼此增益,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无限可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焕彩出新,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了,各类“国风国潮”成为流行色,更加可感可及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在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对话中,深切感受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中国的时代律动,一幅幅古老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文化图景次第展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血脉赓续,革命文化得到更好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丰富发展、润泽心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革命圣地、走近革命文物饮水思源,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真切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牢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英模故事,把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中国人民的志气更坚、骨气更硬、底气更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以文化兴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文化之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对更好发挥文化的战略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以文化赋能的创新实践在全国蓬勃开展,“文化+”的综合效益正持续彰显。文化和科技双向驱动、交融反应催生出一系列文化味和科技感十足的新产品,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宇树机器人等成为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范例。文化和旅游双向邀约,多地持续挖掘文化元素、城市历史印迹,让游客在大好山河中品味文韵悠长。文化和民生双向奔赴,优质文化供给点亮美好生活,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中华大地上处处是活跃的创造,处处是文化的气息,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需要我们秉持开放包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始终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胸怀与其他文明对话、交流、交融,充分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如今,在革故鼎新中重焕荣光的中华文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依托文化的纽带,中国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使中华文化越来越广泛地在海外传播和流行。通过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更多国外民众亲身感受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显著提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