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老伙计”身上学血性
推荐语
“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炬。”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是通往人心的工作。
陆军某旅教导员虞波这堂课的可贵之处在于,注重官兵的受众体验,巧妙地运用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案例和故事,直抵受教者心灵,增强了教育的“黏度”。无论是班长王司径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还是三连在实弹射击任务中的担当精神,都展现了“远火兵”的血性品格,极大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精神和使命感。
这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创新,更在于它通过贴近实战、贴近任务、贴近官兵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提升战斗力的“催化剂”,为基层部队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范例。
——《政治指导员》杂志主编 丁勇
课堂实例
授 课 人:陆军某旅某营教导员 虞 波
授课时间:6月13日
有人问,作为炮兵,我们很少有冲锋陷阵、刺刀见红的机会,也需要锤炼血性胆气吗?炮兵的血性品质,是什么样子呢?今天,通过我们的“老伙计”——远程多管火箭炮,来说说“远火兵”的血性该是什么样子。
先说说瞄准镜。它是远火的“眼睛”,决定了火炮射向,是炮弹百发百中的关键所在。信仰就是炮兵的“眼睛”,党旗所指,兵之所向。“远火兵”就应该像瞄准镜一样,心中有信仰,眼中定方向。
某次作战中,一条电话线被炸断,上级命令2小时内抢通。我营电话班时任班长王司径立马赶到阵地,只见1000多米的线路上硝烟弥漫,这个时候去查线,随时都可能牺牲,但抢通线路必须争分夺秒,怎么办?生死一念间,他和电话员一头冲进滚滚硝烟中,受伤了也顾不上包扎,终于提前抢通线路,完成了任务。整个战斗中,像这样的冒死抢通线路,他们一共经历了16次。战后,王司径荣立二等战功。今年春节,我们去看望王班长时问他:“当时你们真的不怕死吗?”他回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生死关头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我们“远火兵”的血性,就是忠诚无畏,炮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再说说火箭弹。它是远火的“拳头”,能够瞬间破开敌人坚硬的堡垒。“远火兵”的血性就应该像火箭弹一样无坚不摧。平时我发现有的同志一打游戏就来劲,一到训练就犯怵,这种思想行为必须纠正。作为一名军人,我们不比游戏战神榜,要看比武光荣榜,当真实战场的“王者”。
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火控手——郝硕尧。他入伍才一年多,但训练中大胆创新,改进了弹重和药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人工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能量和智慧,小岗位也可以有大作为。今后参加考核比武,大家不仅要当“参与者”,更要成为“获胜者”。我们“远火兵”打的就是火力制胜,所以必须突破自身极限,练强杀敌本领,决不输人一招。
下面说说千斤顶。它是远火的“支柱”,发射时扛起了炮身,也扛住了巨大的后坐力。进入新时代,我们“远火兵”就应该像千斤顶一样,挑重担、勇作为。
去年,我们营通过了陆军战斗力检验评估考核。三连成绩名列前茅,实弹考核发发精准命中目标。成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靠我们去拼去闯。回想三连的第一次实弹射击,当时连队组建才2个月,多半同志没有实弹射击经验。营党委考虑给他们加强骨干力量,但三连坚决不让,全连官兵写下请战书、立下军令状——“坚决完成任务”。他们“白+黑”加班练,一周主动训6天,没人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因为他们知道任务不等人、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形成战斗力。三连的经历说明,在困难挑战面前,只要我们想干事、干成事,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远火兵”的血性,就是敢于担当,把使命扛在肩上,把任务装在心中,时刻紧绷听令即打的备战之弦,决不松懈一点。
咱们再说说装弹机。它是远火的“手臂”,只有操纵台、吊臂、导轨三部分高度协同操作,才能将火箭弹丝毫不差地快速装进定向管。一台炮车,只有各个岗位协同一致,才能完成好火炮发射;一个炮连,只有人人团结一心,才能完成好战斗任务。“远火兵”就应该像装弹机一样,协同零差错,火力快精准。
还记得四连在备战集团军比武时,规则明确电台课目只抽考一个排,但官兵说,哪怕抽中自己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也必须百分之百地练,誓为连队争光。经过30天备战,四连夺得远箱火分队第一名,年底荣立集体二等功。
团结出战斗力,我们炮兵的团结还体现在协同作战上。1951年4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敌军向志愿军步兵阵地发起冲击,大家被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时任一连排长的王永康下令:“把火炮拉出来,支援战斗!”只见打一炮,敌人倒下一片,打一炮,又倒下一片,连续打了18发,发发命中目标。步炮协同作战,成功守住我方阵地。我们“远火兵”要想一击制胜,必须团结协作,一个炮班一条心,上下拧成一股绳,牢固树立密切协同、联合制胜的全局观念,决不落下一拍。
最后说说承重轮。它是远火的“铁脚板”,是承受载荷的底盘组件,干的是不起眼的苦活、累活,贡献的却是炮车的机动灵活。每一名“远火兵”都要像承重轮一样,为了岁月静好,甘愿负重前行。
2022年2月,我营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官兵一共写了百余封告别信。这是大家第一次执行该项任务,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接下来的几年里,咱们营经常处于高戒备状态,可谓弓满弦张、枕戈待旦,但大家无怨无悔,共有57人次因任务推迟休假,32人次主动提前归队,连续5批次军士选晋留队率排在全旅前列。
为什么越是艰苦越是坚守战位?因为我们深知,作为军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向着胜利一无所惧、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必须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决不后退半步!
以前,炮兵多为配属力量;如今,远火成了新质主战力量。作为“远火兵”,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状态,用血性胆气砥砺制胜锋刃,用过硬本领积蓄胜战底气,自觉扛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责任担当,不负青春、不负使命、不负祖国和人民。
课后赏析
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战备训练同频共振
■某部干部 毛秀明
这堂以“炮兵血性”为主题的授课,以远程多管火箭炮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战备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彰显了为战导向,给人很多启迪。
特别是授课人从瞄准镜、火箭弹、千斤顶、装弹机和承重轮说起,阐述“远火兵”应该具有的忠诚无畏、火力制胜、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和牺牲奉献等精神品质,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便于官兵理解和记忆,还结合历史和现实的呼应,让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更接地气,可谓匠心独运。
这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一的说教,也不该自成“独立的体系”,要增强针对性和感染力,必须紧贴官兵岗位职责和部队任务实际,与战备训练同频共振,真正成为提升战斗力的“催化剂”和“倍增器”。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其内容、理念、方法和手段,必须与时俱进。在战争年代,一次忆苦思甜就能让俘虏弃暗投明,一句战斗口号就能让官兵赴汤蹈火。如今,外部社会环境、官兵成分结构等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和对象已大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服务保证部队中心任务。只有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持续焕发生命力。
作者:虞 波 毛秀明 丁 勇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