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队长摆脱了“临时心态”
■李松原 盛子乾
几个月前,由于人员调整,西藏军区某旅供应保障队队长岗位出现空缺。经上级研究决定,鉴于排长邓希楠专业基础扎实、能力素质突出,由他暂时代理队长一职。
上任之初,邓希楠踌躇满志。他快速梳理明确各项保障流程,详细规划每日训练课目、每周学习安排……在他的带领下,队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较好地完成了首次保障任务。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难题接踵而至。那段时间,全队官兵白天分散在多个点位,管理难度增大,邓希楠既要统筹全盘工作,还要填报各类表格,常常感觉分身乏术。同时,由于邓希楠工作标准较高,战士们经常达不到他的要求,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毕竟是临时代理,抓得太紧、管得太严会不会吃力不讨好?”邓希楠暗自思忖,而这样的念头一旦产生,此后行动便有了顾虑。
例行检查,邓希楠看到二班内务不整,本想提出批评,并要求立即整改,可念及二班最近连续承担任务,重压之下难免有所松懈,便只作了简单提醒;组织训练,部分战士因工作冲突请假,他虽着急,又担心被人认为不通情达理,便准许放宽考核期限……渐渐地,他抓工作的标准和力度开始下降。
积压的问题随着一次上级检查暴露出来:内务秩序不规范,训练成绩徘徊不前,教育落实不到位……面对情况通报,邓希楠懊悔不已,他意识到是自己的“临时心态”作祟,给供应保障队抹了黑。
教导员敏锐察觉到邓希楠的状态变化,便找到他谈心:“虽然你现在只是代理队长,但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要知道,临时岗位也是战位,只有纠正‘临时心态’,才能有效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大家的期待……”教导员的话点醒了邓希楠,他开始重新审视目前的岗位与肩上的责任。
响鼓不用重槌。邓希楠很快做出改变:学习内务规范,以身作则提高内务标准;优化训练安排,做好补训工作,保证每名官兵的训练时间和质量;合理分配任务,减轻战士们的工作压力……此外,他还主动找战士谈心,了解大家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
为畅通沟通渠道,邓希楠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每月召开“诸葛亮会”,听取官兵意见。前段时间,上等兵屈沛霖提出改进训练方法的建议,得到邓希楠采纳,全队训练成绩明显提升。受此激励,越来越多的官兵积极为单位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
一次,队里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邓希楠主动揽下最苦最累的活儿,带领官兵连续鏖战。看着代理队长熬红的双眼,战士们疼在心里,士气高涨,最终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表扬。
回顾这段经历,邓希楠说出了内心最深刻的感受:“带兵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临时’二字,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不管干多长时间,都必须担起职责、全力以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