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希炜:世界向多极过渡 小经济体更有机遇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港澳新闻      2025-07-14 10:15:23

  (记者 卢哲)第七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系列活动近日举行。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邓希炜发表题为《地缘政治下的亚洲经济新格局》的主旨演讲。邓希炜认为,未来十年的“全球化”,各国经济交往将更加碎片化、数字化、区域化,世界向多极过渡。全新的“全球化”可能是没有美国参与的。在此过程中,两个大国可能会有一些摩擦和竞争,而小的经济体会更有机会冒起。他强调,在企业出海潮里,香港仍然大有机遇,同时香港可把几个中心地位优势协同起来,成为一个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可以得到更多红利的开放性经济体。

  在演讲中,邓希炜表示,现时美国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再度上升,扰动全球投资与预期。他指,政策不确定性不仅来自关税本身,还包括其实施时机、豁免条件及对企业的补贴政策,令市场难以形成稳定预期。同时,全球资产配置的再平衡方面,大宗商品基金与黄金ETF资产规模上升;新兴市场债券及股权基金出现净流出;投资者更偏好美元资产与短久期工具。

  邓希炜认为,未来十年的“全球化”,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ISEG(包容性安全经济增长),例如会有更多鼓励回流的产业政策。同时,经济交往将更加碎片化、数字化、区域化。中美两国的相互依赖将会减少,但不会完全脱钩,两国之间紧张关系还会持续多年。

  邓希炜说,曾经认为各国必须在经济、政治甚至意识形态方面在美国或中国之间选边站,但他们开始对冲。“例如出现的金砖国家、RCEP、CPTPP,中国和中东等的情况。”世界向多极过渡。

  香港已经正式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且正在积极争取尽早加入。邓希炜认为,香港至今未能加入背后有地缘政治的原因。但未来能够加入的话,香港作为区内贸易港口,是非常重要的。

  邓希炜强调,“我们不要把所有目光都放在美国。应该有一个乐观的态度,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有可能是没有美国参与的。美国不打压全球化我们已经应该开心了,不要期望美国有一天会回到推动全球化的阵营里。”

  邓希炜还指出,在此过程中,两个大国可能会有一些摩擦和竞争,同时小的经济体会更有机会成长、冒起。他举例指,东盟十国中,印尼的发展前景是比较乐观的,“印尼3亿的人口早晚会到4亿, GDP增长每一年超过6%,同时他们也在搞制造业搞基建。还有,马来西亚肯定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半导体的中心。新加坡政府可能有一些担心受到美国跟中国的压力,不过同时他们也看准这个机会,参与了很多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中心地位。”邓希炜强调,所以很多其他国家在中美以外是很有机遇的。“所以你看中央政府也好,或者是香港特区政府也好,现在找合作伙伴的时候都会跑去中东或者是东盟,因为那些地方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是得到很多的红利的。”

  邓希炜认为,在特朗普1.0关税的影响下,很多中国企业出海,反而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通过经济金融科技的联系,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虽然在特朗普2.0政策影响下,形势有一些变化,但出海潮流里香港仍然大有机遇。其中的底线是香港的竞争优势:包括“一国两制”、稳定的公共财政、强大的国际人才库、优惠的税收制度、国际金融中心、地区大学中心等等。“我觉得在这个背景下,香港理论上应该有很多机会。恒生指数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涨了超过20%,现在又有很多基金从新加坡回流到香港。”

  邓希炜认为,很多中国企业出海,香港可以把握出海潮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专业服务的需求。同时,香港也可以打造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中心或出海的平台。“如今我们看到外部的压力,国家在转型,香港自己也有需要转型。一部分可能要更努力参与整个大湾区科技还有信息生产力的升级转型,同时香港要为各种各样的中心找到一个所谓的协同效应。”

  邓希炜举例说,很多人可能觉得“贸易中心”跟“金融中心”应该分开去看,但其实两个中心的地位加起来的话,可以做贸易服务中心、贸易的融资中心。“这样的中心能够做起来的话,除了对香港来说是一个推动我们第三期转型的动力以外,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祖国达到很多目标,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所以我觉得应该透过我们传统的几个中心的地位,把几个中心合并起来,打造香港成为一个更有效的、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可以得到更多红利的一个开放性的经济体。”


文章来源:中评社
责任编辑:黄杨
聚焦港澳
港澳时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