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发布中小型无人机运用指南
■君 玉
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使用R80D“骑空士”无人机改进型进行训练。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防部近日发布《释放美国军用无人机优势》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旨在通过改革加速无人作战系统建设,重点推动小型无人机快速列装,以提升无人作战能力。
放宽标准与权限
备忘录对中小型战术无人机进行分类界定,并放宽其来源渠道和架构设计限制。依据重量和飞行高度,具体划分为3类:第一类重量不超过9千克,飞行高度不超过366米;第二类重量9至25千克,飞行高度不低于1067米;第三类重量25至600千克,飞行高度1067至5486米,速度185至463千米/小时。前两类作为小型无人机,被定位为战场消耗品,第三类中小型战术级无人机功能更广,可执行情报侦察、通信中继和载弹打击等任务,兼具一次性使用和重复部署能力。这一分类为小型和中小型战术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及训练教材编制提供依据。
在标准规范方面,美军全面放宽限制,小型无人机的定型生产和列装验收不再受北约STANAG4846标准约束。该标准对无人机系统互操作性的设计、集成和测试流程以及通信、导航等功能提出具体要求。备忘录明确提出,小型无人机可由生产商与军方通过“合作定制”模式推进生产,中小型无人机则需由军兵种单位与生产商共同拟制生产标准。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压缩冗长的招标采购流程,提升生产商参与度,释放民间资源潜力。
战场操作权限也进一步下放。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的上校级军官及海军舰长级指挥官,被赋予小型无人机的“测试、训练、使用”权限。外媒评价,此举可加速小型无人机列装,依托“边训练边作战”模式提升其作战能力。
推动作战概念落地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备忘录推介中要求,到2027年,所有重大军事行动和训练活动须全面融入无人机战力。备忘录强调,小型无人机是“加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力量倍增器”,需与主战武器系统享有同等优先地位。
外媒分析认为,备忘录提出的内容与美军各军兵种新型战法及作战概念深度衔接。比如,美国陆军“复制者”计划将成主要受益者。该计划最新指标要求常态化保持1000架以上中小型无人机装备规模,用于视距外侦察和打击任务。外军专家测算,备忘录生效后,相关无人机单价将从约8万美元降至2.5万美元以下,设计使用寿命3至5年,产能可满足需求。该计划与备忘录接轨后,中小型无人机将与炮弹等常规弹药共同构成“陆军火力杀伤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事务负责人沃森表示,无人化作战将推动部队从传统两栖作战向濒海及高技术对抗作战转型。定制版小型无人机批量列装后,将优化作战编组并增强渗透隐蔽性。
美国空军的“蜂群战术”“忠诚僚机”等概念与备忘录存在诸多交集。值得注意的是,备忘录同样适用于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等水面及水下无人系统,为美国海军拓展无人舰艇编组模式及“分布式作战”样式提供支持。赫格塞斯称,备忘录将确保美军快速适应“低成本、高消耗、快速迭代”的无人化作战环境。
建立配套训练设施
备忘录提出,自2026年起,五角大楼将主导小型无人机部队训练规划,要求以“未来战争实际参与方式”开展训练,包括无人机部队间“红蓝对抗”演练。
美军将与联邦航空管理局协调,建立涵盖实弹投射、联合武器运用及“蜂群”战术测试的无人机专属训练区域。此项工作预计10月中旬取得“阶段性进展”,届时将建成至少3个国家级无人机训练靶场(含1处海上靶场),参训系统可获较大训练空域。
首批试验部队将于9月1日前组建,由陆、海、空、海军陆战队分别设立,现役人员和装备进驻国家靶场开展训练,计划2026年具备海外部署能力,首个部署地点可能选在澳大利亚。各军种均设立无人机资源管理项目办公室,欧洲地区和印太地区同步设立专责小组。
根据发展路线图,到2026年底,美军各军兵种将组建“规模可观”的小型无人机作战部队。在具体部署上,欧洲方向以第一、二类小型无人机为主,印太方向额外配备第三类中小型无人机和水面及水下无人系统。美军新财年预算也计划增加专项军费,以加速小型无人机作战力量的组建。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