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上,那闪亮的“红星”
■陈洪佳 那日素 解放军报记者 王雁翔
炎炎夏日,记者来到新疆军区某团一连。训练场上,记者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每辆战车侧面,分别喷涂着数量不等的红五星。该连指导员段俊超说,每一颗红五星都是官兵努力拼搏赢得的荣誉。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被连队官兵称为“功勋战车”的01号战车,其车身有8颗红五星。该车车长、一级上士高鹰飞一脸自豪地介绍:“这台战车参加过国庆阅兵训练,虽然最后没有上场接受检阅,但也很光荣。后来,单位列装新装备,它就来到了我们连。”
为了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官兵们主动加大训练力度。然而,由于技术门槛高,大家操作起来畏手畏脚,生怕出岔子。3个月后的阶段性考核,他们未能取得理想成绩,全连上下弥漫着沮丧和失落的情绪。
一天,时任指导员带领全连官兵走进“十颗红星炮班”所在连荣誉室,向历史深处汲取奋进力量。
“抗美援朝战场上,我连前身部队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其中3班凭借单炮击落敌机10架的战绩,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十颗红星炮班’荣誉称号。你们看这张照片,火炮防盾板上的10颗红五星,标示着它的赫赫战功……”
凝视着记录生死战斗、承载无上荣光的红五星,官兵们深受触动:装备越来越先进,炮手也要越来越过硬。
于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搜集训练资料、熟记装备性能参数和操作方法、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授课……全连官兵士气大振,向一个个难题发起冲锋。
那年,新装备首次接受实弹射击检验。在贴近实战条件下,01号战车取得首发命中、4发4中的全优战绩。经上级批准,该连在它的侧面喷涂了一枚红五星。自此,这样的做法成为该连的新传统。
与一颗颗红五星相对应的,是连队的“战车大事记”。每辆战车参加过哪次任务、命中什么目标等等,在大事记里都有记录。
2023年,该连赴某陌生地域参加空地联合训练。中士李强作为临时号手,被编入01号战车车组。凌晨的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李强手心里沁出汗水,寂静等待中,他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发现一批超低空目标!”明确方位、距离等具体信息的“敌情”报告,突然而至。
“立即拦截!”车长下达命令。李强果断摁下发射按钮,导弹尾焰刺破黑暗,精准命中靶机。
首战告捷,01号战车再添一颗红五星。
然而,并非每辆战车都有这样的“高光时刻”,它们的红五星从何而来?
记者了解到,为让每个车组公平竞争,该连建立激励机制,开展战车实弹射击资格认证,区分装备操作熟练度、故障排除速度、训练创新成果等12项指标,组织量化评定,得分最高的战车优先参加重大任务,同时获得一颗“技术红星”。如果在实弹射击中打出好成绩,还可以另获一颗“战斗红星”。
“在‘双星’驱动下,每名官兵、每辆战车都有出彩的机会。”段俊超说。
二级上士刘奇学历偏低,接受新知识较慢,但他不服输、爱钻研。去年,连队赴野外驻训,他所在的04号车组表现不俗,在量化评定中脱颖而出,夺得优先执行任务的资格。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奇与战友连续作战,独立完成战车的全面检测调试。不料,实弹射击当天,突遇大风沙尘天气,能见度很低。刘奇顶住压力,与战友密切合作,成功击落靶机。由此,04号战车拥有了一颗“技术红星”和一颗“战斗红星”。
红星辉映梦想,战车见证成长。如今,该团在练兵备战一线深入开展立功创模活动,一连官兵矢志精武强能、苦练打仗本领,涌现出一批骨干能手。在追“星”的路上,他们自己也成为了“星”。
作者:陈洪佳 那日素 王雁翔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