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簰洲湾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31 16:20:28

  再回簰洲湾

  ■阮红成

  再回簰洲湾,已是整整27年后。

  车轮碾过崭新的柏油路,堤岸如一道沉默的巨龙,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它筑得又高又结实,全然不是记忆中那脆弱、颤抖的模样。堤上三三两两的行人,神情悠闲,步履从容。江边芦苇丛生,随风摇曳,沙沙作响。江水悠悠缓缓,闪着粼粼波光。堤坝石碑上深深印刻的“九八抗洪”4个大字,像一把无形的钥匙,旋开记忆的闸门。

  1998年8月1日,一个注定被记住的日子。在滔天浊浪的反复啃噬下,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堤坝发出绝望的呻吟。那晚,我所在的舟桥部队奉命紧急驰援,同行的还有空军某部。军车在泥泞不堪的路上持续颠簸,争分夺秒赶往簰洲湾镇中堡村。平日温驯的长江,此刻浊浪排空,裹挟着断裂的树木、散架的家具、惊恐挣扎的牲畜和屋顶的瓦砾碎片,疯狂地撞击、撕咬着堤岸。洪水的咆哮声,几乎淹没我们车内急促的呼喊和指令。

  车队紧急前行途中,我们突然听到惊天动地的巨响,堤坝决口!水墙排山倒海般压来。我顿觉被混浊不堪的洪水席卷而去,一股浓烈呛人的土腥味直冲脑门,窒息感瞬间扼住了咽喉。视线所及尽是翻滚的树木、杂物,以及战友们在漩涡中沉浮挣扎的模糊身影。死亡的冰冷感,瞬间浸透骨骼。

  洪水肆虐,耳边混杂着几声嘶吼:“救生衣!穿上!”“抓住!抓住东西!”我看到身边的干部骨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身上的救生衣扯下,塞给年轻的战友。开进途中,原本这些救生衣都穿在突击队员身上,他们多是老兵,穿救生衣是准备下水堵口子的。但在遇到堤坝决口时,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战友,又奋不顾身地救护他人。

  我本能地挣扎着,在翻滚的浊浪中拼命探出头。突然,一只有力的大手猛地抓住我的胳膊,是通信科参谋、我的老指导员李斌!他头发紧贴额前,脸上满是泥浆,嘶哑的吼声穿透混浊的水幕,刺入我的耳膜:“抓牢……木头!”几乎是同时,一块浮木被水流裹挟着撞向我,我用尽全身力气死死抱住它。

  夜色如墨,咆哮的浊浪一次次劈头盖脸地砸下,漂浮的杂物不断撞击身体。当意识在冰冷和剧痛中渐渐模糊时,我听到了歌声!那歌声被涛声撕扯,断断续续。是排长高文清的声音,不,是好几个战友齐唱的声音:“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歌声越来越清晰,仿佛黑暗中的灯塔。我奋力挣扎着,循声望去,不远处一块较大的漂浮物上,聚集着一群身影,都是被冲散的战友。高排长喊着一个个名字:叶华林、杨德文、武君、杜燚……每一次点名,每一声答“到”,都像一把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我用力向他们漂去,喉咙发不出声音,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呐喊:“到!到!到!”那歌声与点名的呼喊声,是黑夜洪流中不灭的光,是绝境中凝聚力量的号角,是在向洪魔宣告:当兵的人,还在战斗!

  天快亮时,一艘冲锋舟冲破重重浊浪,发现了在洪水中漂浮近一夜的我们。几双异常有力的手,将我们一一拖上冲锋舟。环顾四周,在黑夜中答“到”的叶华林、杨德文,没有上来……

  喘息未定,新的呼救声撕破了短暂的死寂。远处残存的屋顶上、树梢顶端,晃动着手臂,传来呼喊声。没有丝毫犹豫,我和其他几位尚能动弹的战友,奋力爬上另一艘前来增援的冲锋舟。“那边屋顶上有人!”冲锋舟靠近一处摇摇欲坠的房梁,我们合力将屋顶上的白发老人救下。“树尖,快!”紧接着,在露出水面的树尖上,我们救下一位紧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

  重新踏上坚实的土地,满目疮痍。我瘫坐在冰冷的泥水里,目光急切搜寻着熟悉的面孔。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夜,在簰洲湾征服洪魔的战斗中,高建成等19位战友英勇牺牲。

  高建成是原空军某高炮团指导员。那一夜,我们并未同车,我在后来的报道中熟知他的名字和事迹。上阵前,他已连续几天发高烧。面对洪魔,他和连长果断组织拆篷布、发器材,镇定指挥连队官兵在洪水中自救、互救。他把救生衣让给战士,自己却在洪流中沉没。

  杨德文、叶华林,这两位在点名时坚定答“到”的年轻战友,是原广州军区某舟桥旅五营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当时连队要成立突击队,他俩抢着报名。连队说还轮不到新兵,杨德文说:“老兵新兵都是兵,新兵更要多锻炼。”向连队递交的请战书里,杨德文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后来连队考虑到他俩水性好,特批了他们的申请。就是这两位新兵,洪水中拼死把一名妇女和一个孩子送上树,他们自己却被卷入洪流。

  这19位战友的名字在我混乱的脑海中重叠、汇聚,铸起那年8月悲壮、崇高的群像——那是用生命诠释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这些在恶浪中并肩作战又倏然消逝的身影,深深镌刻在我生命的岩层上。他们的事迹,如同永不熄灭的灯火,在每一次抉择的十字路口,在每一个困顿疲惫的深夜,为我清晰地照亮前路,无声地考问我的灵魂:你,为何而战?你,为谁守护?

  今年“八一”前夕,我特意驱车重返簰洲湾。堤坝巍然耸立,脚下青草蔓延成一片温柔的绿毯,一直铺展到江岸远方。江心货轮的汽笛声悠长浑厚,久久回荡。我缓缓走上大堤,脚步沉重。手指拂过那块刻着“九八抗洪”4个遒劲大字的石碑,冰凉、粗粝的触感让我的心底泛起波澜。19个重逾千钧的姓名,早已深嵌在巍巍堤坝的基座间,融入那奔流不息的江水中。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时间的河床,熠熠闪光。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