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讯:7月23日至24日,“诗词里的山东”台湾高中生研学营继续在青岛探寻诗与城的交响,从科技之光到山海之魂,从历史街巷到现代地标,让台湾师生在诗词的指引下,触摸青岛的多元风华。
迎着海边的清风,研学团首站走进青岛科技馆。展厅内,宇宙奥秘与科技文明交相辉映,师生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课本里的‘格物致知’原来如此生动!”台湾高中生苏同学在观看航天模拟设备后不禁感叹,“就像诗里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科技让我们离远方更近了。”随后,一行人漫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红瓦绿树间,百年建筑诉说着老青岛的故事。斑驳的砖墙、复古的商铺,让台湾教师曾先生驻足良久:“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藏着时光的韵脚,难怪文人墨客总爱为青岛写诗。”
崂山的雾海为研学之旅铺就诗意底色。沿着蜿蜒山路前行,李白笔下“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壮阔景象在眼前铺展,太清宫内古柏苍劲,蒲松龄“独坐松林深处,遥望夕阳归舟”的意境悄然浮现。“原来课本里的诗句不是想象,是真的能走进画里!”师生们望着山海相连的景致连连赞叹,忍不住用手机记录下这“诗中有画”的瞬间。”
在青岛城市展览馆,师生们跟随全息投影与历史展示勾勒出城市的成长轨迹,感受青岛从渔村到国际化城市的变迁历程。台湾教师王女士驻足良久:“青岛的变迁就像一首不断续写的长诗,每一笔都充满力量。”
夜幕降临,浮山湾城市灯光秀璀璨绽放。研学营驻足观看奥帆中心的灯塔与“五月的风”雕塑在夜色中交辉,这一刻,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古名句仿佛有了具象的注解。“灯光里的青岛,既有现代的繁华,又有诗词的浪漫,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同学们纷纷感叹。
从科技光影到山海诗境,从百年街巷到城市新貌,青岛的两日之行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诗画长卷,让两岸青年在文化共鸣中真切感受到青岛“古今相融”的独特气质。(青岛市台办)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