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饶河县人武部以非遗传承助推赫哲族乡繁荣发展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8-14 15:44:24

  黑龙江省饶河县人武部以非遗传承助推赫哲族乡繁荣发展——

  文化搭台 旅游兴旺

  ■赵景旭 赵 凯 本报特约记者 乔振友

  “骨瓷鱼皮摆件《年年有余》补货3次,3次售罄。”前不久,在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来自黑龙江省饶河县的赫哲族非遗工艺品成为展会“新宠”。该县四排赫哲族乡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尤雪松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鱼皮画、3D立体挂饰、乌苏里江风光拼贴画等30款赫哲族非遗文创作品,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个局面得益于饶河县人武部的精准帮扶。”

  地处乌苏里江西畔的四排赫哲族乡,是全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多年前,军地领导到该乡调研时发现,这里的传统民居闲置破败,独有的鱼皮画、鱼皮衣等非遗工艺濒临失传,被誉为赫哲族百科全书的“伊玛堪”正面临消失……

  “民俗文化的断层必然会割裂这个民族的过去与未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承保护好‘伊玛堪’说唱、鱼皮衣制作、鱼皮画创作等非遗技艺,是我们与赫哲族群众共同的责任。”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决定,把非遗传承保护纳入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下大力摆脱“失传”“消失”的窘境。为此,他们与四排赫哲族乡党委政府一道成立工作组,走访全国各地赫哲族民间艺人,记录整理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牵头筹建赫哲族文化传习所,面向全国招募非遗传承人;协力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构建与公众需求、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传承模式。

  尤雪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赫哲鱼皮工艺传承人。此前,她在县城开鱼皮技艺工作室,生意火爆。为了请她回乡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人武部和四排赫哲族乡领导“三顾茅庐”。最终,她把工作室交给家人打理,全身心投入到非遗传承工作中。在尤雪松等老一辈赫哲族非遗传承人的带动下,经过不懈努力,原来几十人的队伍壮大到170人。随着这些传承人骨干作用的发挥,濒临失传的赫哲族非遗文化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还为四排赫哲族乡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身体要像水波摆动,手势像鱼儿穿梭……”赫哲民俗展示馆内,女民兵曹畅正在指导游客跳赫哲族迎宾舞。3年前,为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这位90后大学生响应人武部号召,放弃都市工作回到家乡。她动情地告诉记者:“我们赫哲语没有文字,如果年轻人再不了解,民族文化传承真的要断线了!”曹畅牵头组建舞蹈队,把渔猎动作编成现代舞;开设工作室,带动身边的赫哲族群众学习非遗技艺。

  “非遗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新发展。”县人武部领导介绍,近年来,在军地共同努力下,非遗传承“进景区、进校园、进村屯”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四排赫哲族乡中心小学,每周的鱼皮画和“伊玛堪”课,孩子们踊跃参加;在赫哲族文化传习所内,每天前来学习非遗技艺的村民和游客络绎不绝。2023年冬天,当数十名穿着鱼皮服饰的赫哲族群众站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表演“伊马堪”“嫁令阔”说唱艺术时,四排赫哲族乡的名字为更多国人知晓。

  “非遗兴,旅游火。”四排赫哲族乡领导告诉记者,旅游旺季,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次,全乡旅游收入较3年前翻了一番。在刚落幕的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该乡“界江好物”直播专场,创下5小时销售502万元的好成绩。随着赫哲族非遗文化的深入推广,许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四排村还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看赫哲,到饶河”,已成为叫响全国的口号。

  “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赫哲人走上幸福路……”采访结束,作别四排赫哲族乡,这首经典的《乌苏里船歌》又在耳边响起。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