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警备区组织纪念活动,现场两位抗战老兵喜相逢——
耄耋之年,老战友再话烽火往事
■徐艺洋 白子玉 本报记者 荣俊运
抗战老兵宋英(左)、程茂友(右)合影留念。徐艺洋摄
“老战友,听说你也是136师的?”“是呀,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能遇到一个师的老战友!”
盛夏的一天,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宣誓广场前,刚参加完辽宁省沈阳警备区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95岁抗战老兵程茂友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来到97岁抗战老兵宋英面前询问道。
得到确切回应后,程茂友拄着拐杖向前紧走了两步,立正站好,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轮椅上的宋英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回礼致敬。随后,两双宽厚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两位抗战老兵的相逢,得益于沈阳警备区离退休老干部红色档案信息库的建立。近年来,该警备区持续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拉单列表对老干部战斗故事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通过档案梳理、深度采访、史料核实等方式,为服务保障的40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建立了集照片、视频、文字于一体的红色档案信息库。经过档案比对核实,截至目前,他们先后为包括程茂友和宋英在内的8位老兵找到战友。
辽宁省军区第九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冯瑞波,全程见证了两位年近百岁抗战老兵的相逢相认。活动前夕,按上级要求整理上报参加活动抗战老兵相关事迹的过程中,冯瑞波惊喜地发现,该干休所服务保障的老干部宋英和兄弟单位服务保障的老干部程茂友均是从冀东地区参加八路军,且入伍后同属冀东军区。
得知这一情况,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工作人员迅速调阅两位抗战老兵的档案材料,发现两位老兵入伍地相距不到百里。程茂友,1945年2月自河北省遵化县入伍,被分配至冀东军区遵化六区区小队;宋英,1945年2月自河北省三河县入伍,被分配至冀东军区十四分区三(河)通(州)香(河)支队。抗战胜利后,两位老兵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共同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程茂友被编入志愿军第46军136师407团,宋英被编入408团,一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二人一起参加了马踏里战斗、西海岸防御任务和“三八”线临津江北岸防御任务。1955年10月,两人跟随部队回国。
8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有着相似战斗经历的两位老兵,同在一地,素未谋面。这一刻,二人相对而坐双手紧握,仿佛亲人久别重逢,此刻的一声“老战友”,胜过万语千言。
“老战友,这是哪次战斗给你留下的‘纪念’?”程茂友指着宋英头顶一块光秃秃的伤疤问道。“子弹打得再低一点,咱们两个老战友可就见不到面喽……”程茂友风趣的问话让宋英噗嗤一乐,他摸了摸头上的伤疤,调门高了几度,“1945年夏天,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当时我们收获的情报是,敌军一个车队要从三河县城到通州送给养,支队研究后决定打他个埋伏。天还没亮,我们就撑好了‘口袋’,后来,鬼子的车队钻进我们的伏击圈……那一仗打得那叫一个过瘾,我们俘虏了100多名敌人,还缴获了不少物资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咱们冀东军区还打了不少硬仗、胜仗呢,很多战友在战斗中牺牲了……”当年为了民族独立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弹片嵌入身体都不曾流泪的少年郎,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回忆往昔,两位老兵不由落泪。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程茂友轻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我们要好好活着,替他们看看如今的盛世。”阳光下,两位老人胸前的军功章和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考虑到两位老兵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这次会面的时间并不长。临别时,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程茂友缓缓起身但拉着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再见了老战友,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争取再见面。”“咱们可约定好了,不见不散,要保重身体啊。”
离别时,宋英执意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两位耄耋老兵在鲜红的党旗下互敬军礼,抬起的右手久久不肯放下。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