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同心,接力锁沙!他们并肩作战只为祁连山更青翠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8-18 14:56:49

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官兵和民兵积极参与改善生态环境行动——

只为祁连山更青翠

■高文博  王廉洁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贾保华

炎炎夏日,戈壁滩热浪蒸腾。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中东镇官营沟村村民王兵站在自家田埂上,眺望着不远处那片郁郁葱葱的胡杨林。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送来难得的清凉。

“要在10年前,风里裹着沙子,能把庄稼苗都打蔫喽!”王兵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脸上绽开笑容,“现在这片林子,就是咱的‘遮阳伞’‘挡沙墙’。风小了,地也润了。”

金塔县地处祁连山下,巴丹吉林沙漠东缘,曾是风沙东进南下的重要通道。10年前,酒泉市启动“共植胡杨·共享绿色”植树造林活动,开始大规模种植胡杨,让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了军地同心、接力锁沙的战场。

“种活一棵胡杨不容易,夏日的高温就是第一只‘拦路虎’,不少树苗就是扛不住这‘毒日头’而夭折。”金塔县航天民兵连指导员蒋浩南说。这段时间,酒泉军分区官兵和民兵顶着烈日,来到胡杨林检查滴灌管道,清除杂草,为树苗补水。

“那边是‘团结林’。10年前我们刚种下时,树苗也就手指头粗细,现在树干都有碗口粗了。”蒋浩南直起身,指着远处一片树林向记者介绍,当时风沙大,栽下去的树苗常被风吹跑。他们顶着风一遍遍补种,用麦草扎方格固沙,最终保住了树苗。

祁连山素有“冰源水库”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之称,关系着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10年来,酒泉市军地合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长效化,从最初象征军民鱼水情的“连心林”“融合林”,到承载绿色梦想的“圆梦林”“奋进林”,再到彰显团结奋斗的“团结林”“双拥林”,每一片新生林地,都是军民防风治沙并肩奋斗的见证。

“这片胡杨林从筷子苗长成现在这样,用了5年时间,终于能挡风固沙了!”王霖是金塔县林业局的一名技术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带领民兵技术员来胡杨林测量生长数据。他说,夏季的戈壁滩高温缺水,胡杨能有这么好的长势,多亏了部队官兵和民兵。

“去年夏天,金塔县出现罕见的高温,一片新栽种林地的灌溉系统出现故障,我们林业局人手不够,如不及时排查修复管道,树苗就会缺水枯死。”王霖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紧急联系了酒泉军分区,很快官兵和民兵赶来支援。大家连夜抢修管道,不到一天时间恢复了供水。

这些年,虽然部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民兵队伍也在不断更替,但“共植胡杨·共享绿色”植树造林活动却从未中断,先后有8000余名部队官兵、民兵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在沙海边缘累计栽植胡杨70多万株,逐步形成了沙退绿进的可喜局面。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植树造林活动开展以来,金塔县沙尘暴、干热风、浮尘天气年平均日数显著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瞧那儿,以前是个大沙丘,每年都往我地里挪几步。”王兵走到自家田地与沙漠边缘的交界处,指着远处被草方格和胡杨林固定住的沙丘向记者介绍,如今沙土被树根锁住,沙子刮不进地里了。

站在官营沟村村头放眼望去,新栽种的胡杨树苗随风摇动,一条凝聚着部队官兵、民兵与地方群众心血、智慧与坚韧的“生命绿墙”,在祁连山下傲然挺立,成为守护家园安宁与发展的坚实屏障。


作者:高文博 王廉洁 贾保华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