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
淮海乡村擦亮红色名片
■李 宝
这是一场乡村里的直播。
“我身后是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粟裕曾在此指挥追击国民党军队,3天3夜不眠不休。在我们草庙村,还有‘连心井’、炮楼、储粮站等景点可以参观……”8月11日,在两间老屋前,讲解员赵先强向现场游客和“云端”网友介绍村里的红色历史。
这是安徽省淮北市“红村里·淮北说”活动现场,该活动已开展8期。淮北市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现有100余处遗址遗迹和烈士纪念设施,分布在55个村庄,这些村庄被当地称为红村。今年初,淮北市委宣传部等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红村里·淮北说”活动,扩大红村影响力,讲好淮海故事。
赵先强是烈山区古饶镇草庙村原村主任,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跟随赵先强的脚步,大家到旧址陈列室参观,只见电报稿、军用地图、搪瓷碗等展品都配有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文物采集人、佐证人、背后的故事等信息。
“每一件文物的信息都经过专家核实,我们讲的故事也都有依据、有来源。”赵先强介绍。专业的讲解,缘于专业的培训。作为淮北市“红色故事宣讲团”成员,赵先强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专业培训。
为了讲好红村故事,淮北市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成员包括村支书、烈士后代、老兵等,并邀请党史、文物专家开展培训授课,将“故事相关人”变成“能讲、爱讲、讲得好”的红村故事代言人。
韩村镇淮海村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所在地,总前委驻村的38个日夜里,多次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分析战场态势,研究制定一系列作战方案,为赢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村里讲解员纪永亮是一名年过七旬的老兵,从小跟随父辈守护村里的红色旧址。最初,村里的游客并不多,自从修建了小李家纪念馆,推出支前路上推独轮车、纪念馆里唱军歌等系列活动,游客日渐多了起来。
除了淮海村,其他红村也陆续推出体验项目。游客可领取“参战证”,完成支前、送粮、抢救伤员等任务后兑换“胜利章”,亲身感受支前精神。
红色故事广泛传播,红村影响力不断提升,游客量逐步增加。在永红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附近,村民营光明长期经营一家特色烧饼店,见证了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他说:“以前旧址缺少保护,没人讲解,现在有人讲解,故事也更吸引人,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开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村民主动了解本村历史,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
下一步,淮北市将在红村举办红色故事会、红色文艺演出等,推动纪念场馆数字化,擦亮淮海乡村红色文化名片,让淮海战役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