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方能“向阳生长”
■杨泽达 刘子超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最美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胡杨树是沙漠中的一种神奇植物,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存方式耸立于大漠之中,被誉为“沙漠英雄树”,究其生长奥秘,是靠着不断向下扎根,努力汲取养分,在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长,从而创造了“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奇迹。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年轻干部不缺学历缺阅历,唯有“向下扎根”,上好“基层”这门必修课,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向阳生长,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向下扎根”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向下扎根”最接地气,因其散发的泥土芬芳令人陶醉,这种“泥土味”是朴实、是踏实、更是奋斗的味道。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经常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看起来很“土”,却被兰考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一个人如果高高在上、两脚悬空,便无处借力,干事创业就如无根之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底气,干事就有多大力度。年轻干部不妨让自己身上多些“泥土味”,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官兵心贴心、情连情,想在一处、干在一起、打成一片,沉到一线“摘鲜菜”“抓活鱼”;要脚踏实地地走、身临其境地看、真心诚意地听,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兵心所向,真正当好有心人、办好暖心事。实际上,扎根基层,一旦深下去、融进去,收获的不只是真经、更有真情,增添的不只是战味、更有兵味,把最美身影留在基层,同时也镌刻在官兵心底。
“向下扎根”是一种乐于吃苦的品质。扎下去免不了与苦为伴,有坚守等待的苦、有遭遇挫折的苦、有掉皮掉肉的苦,但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品质、考验毅力、增长才干。年轻干部正处在拔苗孕穗的成长期,不接一接“烫手山芋”,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何以磨出真功夫,收获真正的成长与进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离不开吃苦。作为年轻干部,要以苦为荣,自觉把敢吃苦作为一种精神来锻造,把会吃苦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把想吃苦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要苦中作为,锚定岗位、铆足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还要“自找苦吃”,主动到工作任务重的一线去经受洗礼、承受重压。回过头来就会发现,“向下扎根”除了吃过的苦,还有奋斗的甜,它积蓄着奋进的力量,能够孕育出喜悦的果实。
“向下扎根”是一种干事创业的定力。扎根过程少则数年、多则可能十几年甚至更长,有的人渴望做出一番成绩,却迟迟不见“开花结果”,从而急功近利、选择投机取巧,殊不知这往往适得其反甚至自毁前程。“向下扎根”体现的是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年轻干部要静下心来一招一式强素质、一心一意蓄底气,在长时间的浸润中把基础夯实打牢;学会给自己制订计划、设定目标,稳住心态,抓住每个点滴、每个机会淬火强能,以滴水石穿之力,积小胜为大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心有定力,则不役于物。这种定力更是抵御外界诱惑与干扰的强大“免疫力”。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学会把准方向、守住内心、站稳脚跟,将修心作为一辈子的事,不为虚荣所迷、不为冷落所困,坚守初心和本心,方能行稳致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积累和成长,许多见效缓慢、看似没有意义的事,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锤炼我们。踏上风雨兼程的旅途,向上生长不容易,唯有耐住寂寞、不畏艰辛,持续“向下扎根”,耕耘的汗水终将会换来向阳盛开的芬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