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检察机关联合开展行政公益诉讼
留存侵华铁证 不忘血泪历史
本报讯 张庆坚、王国昌报道:“遗址周边被擅自占用的土地全部清退、杂草垃圾彻底清理、围墙缺口补缺加固,周边还设置了‘军事禁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警示牌……”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检察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民检察院对侵华日军第516部队遗址保护情况进行“回头看”,所涉问题均已整改。
该遗址地处齐齐哈尔市城郊,曾是侵华日军第516部队秘密进行化学武器研发、试验、制造的场所。该部队研制的化学武器被用于侵华战场,造成大量军民伤亡。日本战败后,为掩盖其研发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日军摧毁了主体建筑,带走相关资料,并将化学弹药就地掩埋或者丢入附近江河中。2003年8月,地方一家公司在施工中挖出5个毒剂桶,毒剂泄漏造成44名接触者皮肤溃烂、器官衰竭,其中1人不治身亡。
去年4月,铁锋区人民检察院接到人大代表提供的线索,称该遗址荒草丛生,部分土地被占用,亟需加强管护。该院立即派人开展调查核实,发现由于管理疏忽,遗址保护区围栏破损,部分土地被占用耕种,影响建筑安全。因遗址土地权属、日常监管、维护管理分属军地多部门,铁锋区人民检察院将线索上报至齐齐哈尔市人民检察院。
“要发挥军地联合协作的优势,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履行好保护历史遗迹的职责义务。”哈尔滨军事检察院领导告诉笔者,依托军地检察院建立的协作机制,哈尔滨军事检察院与铁锋区人民检察院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组先后赴当地博物馆、文史馆、图书馆、部队等单位搜集证据材料,咨询多位历史学者、文物保护专家了解情况。
为推进遗址保护进程,形成有效保护合力,军地检察机关联合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多次召开会议,针对遗址保护难点、职责分工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对遗址保护的近期整改和长期保护达成一致意见,并拟定整改方案。根据方案责任分工,累计恢复平整遗迹周边土地10余亩,调用专业清运车辆清理垃圾400余吨,砌补围墙、增设围栏120余米,遗址周边环境得到彻底整治。
“将日常监管的交叉点,变为责任共担的发力点。”军事检察员骆航介绍,针对遗址地处军事管理区监督权责交织的难题,军地检察机关促成行政职能部门与驻军部队会签保护协作备忘录,明确由部队负责遗址的日常巡查,有关行政部门负责专业维护,确保遗址日常管护工作落地。
哈尔滨军事检察院领导介绍,他们将充分挖掘历史遗迹的教育价值,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递“勿忘国耻、强我国防”的历史强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