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四支以抗战英烈命名的民兵队伍:前辈创英名 后辈续荣光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9-03 08:25:01

前辈创英名 后辈续荣光

——走近四支以抗战英烈命名的民兵队伍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抗日将领,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脊梁。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铭记历史,方能更好地前行;缅怀英烈,最好的告慰是英雄辈出。

今天,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近4支以抗战英烈命名的民兵队伍,一睹他们在新征程上传承英雄精神、续写英雄荣光的风采,听一听他们对英烈的心里话。

——编者

“白乙化民兵排”——

“您照亮黑夜,我们守护安宁”

■杨 刚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范奇飞

e92c7007df956e2a34e72d691b787e90.jpg

“白乙化民兵排”民兵开展训练。王嵩博 摄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一直战斗在卢沟桥畔,白乙化率领的队伍就是其中一支,他就是咱们辽阳人。”日前,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白乙化民兵排”民兵,走进沈阳工业大学开展征兵宣传。当学生问起白乙化事迹,民兵李橙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

“民兵排命名后,我们多方搜集资料,采访白乙化后人,了解这位家乡的英雄。”李橙告诉记者,民兵排于2021年命名,目前全部由退役军人组成。

1941年2月4日,日伪军进犯丰滦密根据地,白乙化率部在北京密云县马营西山与敌人激战,毙、俘敌117人。战斗即将结束时,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的白乙化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0岁。

“我愿做一把火,点燃更多人的心;我愿做一颗星,照亮黑夜前行的人。”这是白乙化写下的誓言,也激励着民兵走好英雄的路。训练场上,民兵排将英雄事迹制成展板,鼓舞士气;操场上,民兵向太子河实验小学学生讲述白乙化的战斗故事,播撒红色种子。

“您照亮黑夜,我们守护安宁。”2024年,“白乙化民兵排”民兵参加辽宁省首届“爱我国防”全民演讲比赛,讲述他们执行任务的一段经历。

那年春天,宏伟区突发山火,火势迅猛。接到救援命令后,“白乙化民兵排”迅速集结,奔赴火场。民兵韩建曾服役于原武警森林部队,多次参与灭火任务,冲在最前面;民兵魏宁也是冲锋在前的“尖刀”,直到火灭后坐下来休整,大家才发现他的头发烧焦了,眉毛烤没了……

“我们既然以英雄命名,就要扛起名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排长吴迪说。

命名以来,“白乙化民兵排”先后参加比武活动10余次,执行扑火救灾、抗洪抢险任务20余次,获得军事训练先进团体、个人表彰30余次。这支赓续红色血脉的民兵队伍,正续写传承英雄精神的新篇章。

敬爱的白乙化烈士:

您好!我是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白乙化民兵排”排长吴迪。我代表全排向您报告:在您生长的这片热土上,我们这支以您名字命名的民兵队伍,正用忠诚与担当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白乙化同志,您可曾看见?在您当年离家的村口,老槐树年年新绿,家乡父老修缮您的故居、传颂您的事迹,孩子在清明节献上白花,老师讲述“小白龙”绰号背后的铁血传奇。您的名字,早已不只是镌刻在纪念碑上,而是化作春风,吹拂着这片您深爱过的土地。

2014年,我们20名退役军人响应号召,加入民兵队伍。2021年,当“白乙化民兵排”的旗帜在我们手中迎风招展,那一刻我们更加读懂了荣光背后的分量。

一年夏天,冲锋舟训练期间,民兵孟宪宇的儿子住院治疗,儿子病情稳定后他就返回训练场参加集训,还在途中营救了一名落水村民。台风来袭,我们顶风冒雨集结,离家前,民兵孙斌亲吻儿子脸颊,说:“爸爸是民兵,当灾情来临,必须冲上去、顶得住。”

这面旗,我们接过来,也必将高高擎起。

“白乙化民兵排”全体民兵

“左权民兵应急连”——

“高擎英雄旗帜,争当合格传人”

■陈 余 丁时伟

“左权民兵应急连”民兵参观醴陵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丁时伟 摄

湖南省醴陵市渌水河畔,一场军地联合组织的防汛救灾训练正在紧张进行。

“受极端天气影响,渌水流域突发洪涝险情,发现多名‘被困群众’和两名‘落水者’,水域情况复杂,冲锋舟无法靠近,请立即组织救援……”接到指令,“左权民兵应急连”民兵文郭威、王勇娴迅速反应,娴熟操作无人机锁定“落水者”位置,精准抛投救援装备。

同时,民兵操控无人救生艇,与消防救援人员、武警官兵紧密配合,成功转移“被困群众”。高科技装备的运用,大幅提升救援效率。

醴陵是左权将军故里。2020年1月,“左权民兵应急连”正式授旗成立。每逢左权诞辰、清明、国家公祭日等,民兵都会走进位于左权镇将军村的左家老屋接受教育。“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读着左权写给母亲的家信,新入队民兵刘亚奇眼眶湿润。

“革命战争岁月,先烈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在将军故里,我们要高擎英雄旗帜,争当合格传人。”民兵连连长胡競说。

2022年2月,一处仓库因屋顶积雪过多坍塌。“左权民兵应急连”30余名民兵组成突击队,在时任连长黄显金带领下,徒手搬运被埋货物。黄显金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说:“只有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才能不愧对先辈。”

2023年5月,渌水河畔暴雨初歇,一名群众不慎落水,情况危急。巡逻途经此地的民兵班长廖紫佳听到呼救声,纵身跃入湍急河水。他3次被激流冲开仍不放弃,最终与赶来的消防救援人员合力救起落水群众。当时的场景廖紫佳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一刻,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决不能放弃!”

夕阳西下,醴陵市民兵训练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练兵景象,民兵们挥汗如雨。在他们的身旁,鲜红的连旗高高飘扬。

敬爱的左权将军:

您好!

提笔写信给您,是我们“左权民兵应急连”全体民兵长久以来的心愿。虽然未曾与您谋面,但您的名字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精神的旗帜、前进的灯塔。在您的故乡湖南醴陵,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不负“左权”这个名字的荣光。

民兵连自成立以来,无论是日常训练、整组点验,还是防汛救灾、森林灭火,我们都以实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近年来,我们累计完成50余次急难险重任务,在渌水河畔开展防汛救援演练,熟练运用无人机、无人艇等新装备,只为更好守护群众平安。民兵班长廖紫佳在巡逻时勇救落水群众,事后他说:“这是左权民兵该做的事。”

我们不仅在危难时冲锋在前,也在比武场上奋力拼搏。周明、陈辉军、易凤、李苏等民兵在省军区比武中取得佳绩,为连队赢得荣誉。

在醴陵,您的精神从未远离。您的旧居左家老屋静静屹立,每年清明、诞辰日和公祭日,我们都会前去缅怀,家乡群众也常来看望。您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一代代醴陵人。

作为新时代民兵,我们将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扛起应急应战使命,守护您深爱的家乡。

“左权民兵应急连”全体民兵

“赵尚志民兵应急连”——

“像英雄一样战斗,守护好家园”

■董艳设 乔振友

912a95713633e2b0912b08248d09d3b3.jpg

“赵尚志民兵应急连”党员在赵尚志、赵一曼两位抗联英烈雕像前庄严宣誓。董艳设 摄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将领擅长游击战,带领200多人的队伍打得800多日伪军落荒而逃。他,就是东北抗联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赵尚志将军。”近期,黑龙江省尚志市“赵尚志民兵应急连”全体民兵,来到赵尚志和赵一曼雕像前,缅怀抗日英雄,汲取奋进力量。

这支以烈士命名的民兵队伍,来自以烈士命名的城市。抗战胜利后,珠河县更名为尚志县,1988年撤县设市。2019年,军地联合为“赵尚志民兵应急连”命名。命名以来,“赵尚志民兵应急连”围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争做新时代好民兵”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每年新入队民兵第一课,就是在赵尚志、赵一曼烈士雕像前宣誓。赵尚志烈士“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铮铮誓言,成为全体民兵的精神坐标。

1月2日,“赵尚志民兵应急连”接到集结命令,循着抗联将士的足迹,向茫茫雪野开进。行至密林深处,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

“火烤胸前暖,风吹后背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行军途中,民兵高唱《露营之歌》。踏雪野、跨冰河、住雪窝棚……民兵连在严寒条件下开展指挥所开设、爆破救援、道路清障等课目训练,锤炼战斗作风,检验支援保障作战能力。

一年夏季,尚志市遭遇特大洪水,多个村屯群众被困。接到命令,“赵尚志民兵应急连”赶赴抗洪抢险一线,党员突击队率先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垒沙袋、固堤坝。全连奋战3昼夜,转移安置群众4000余人,构筑子堤600余米。“英雄连队的民兵,就要像英雄一样战斗,守护好家园,守护好人民。”民兵班长季伟龙说。

季伟龙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救援中,他驾舟进入危险地段,5次排除险情,成功救出11名被困群众。这次行动中,连队有11名民兵在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1名民兵火线入党。

“英雄的名字,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连长王培成说。

敬爱的赵尚志将军:

您好!我们是在您生前战斗过的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赵尚志民兵应急连”。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您汇报我们的工作和心声。您的英名,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作为英雄的传人,我们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日常训练中,我们牢固树立实战标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记得今年春节前一次野外拉练,气温骤降,积雪没膝。大家手冻僵了,脸冻红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全员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无一人掉队。因为我们就站在您当年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土地上,我们深知:英雄的精神,就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来的。

一年夏季,尚志市遭遇特大暴雨。我们奉命紧急集结,奔赴抗洪一线,连续奋战数日,装沙袋、固堤防、转移群众。雨水汗水湿透了衣裳,泥浆裹满了裤腿。一位老爷爷拉着我们的手说:“看到英雄的旗帜,我们就放心了!”

将军,您毕生追求的理想信念,如今正由我们接续奋斗。我们或许不能像您那样驰骋沙场,但我们可以立足本职,不断提高应急应战能力,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为强国强军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会把对您的崇敬转化为投身强军实践的实际行动,继续守护好这片您深爱的土地和人民。

“赵尚志民兵应急连”全体民兵

“沙家浜女子民兵连”——

“练精武艺,燃旺芦荡火种”

■于 录 张 波

“沙家浜女子民兵连”民兵在芦苇荡中进行射击训练。张继春 摄

“1937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的朱凡,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来被组织派到横泾地区(现沙家浜),发动群众与日伪军展开反‘清乡’斗争,守护刚刚建立起来的沙家浜革命根据地……”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女子民兵连”新入队民兵来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阿庆嫂”原型朱凡智斗日伪军的传奇。

“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在纪念碑前组织入队宣誓,是‘沙家浜女子民兵连’新队员入队的必修课。”常熟市人武部领导介绍,2009年5月,他们从全市退役女兵和优秀民兵中遴选骨干,组建“沙家浜女子民兵连”。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京剧《沙家浜》经典唱段响起,那段历久弥新的军民鱼水情从岁月深处走来。“当年朱凡带领党员和村民为新四军伤病员送饭送药,今天我们也要为群众排忧解难。”民兵连与当地敬老院、困难家庭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她们还应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春来茶馆”情报站场景,开发“芦荡火种”AR体验项目,吸引超1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

为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民兵连立足江南水乡特点,创新开展“水陆两栖”训练,重点开展医疗救护、应急通信、后勤保障和专业课目训练。

芦苇密布的水道中,女民兵们驾驶冲锋舟,展开水上侦察、救援等课目训练。无人机操控手周艳虹操控无人机对目标区域抵近侦察,现场画面实时回传指挥中心;卫生员许秋怡在摇晃的冲锋舟上,熟练为“伤员”止血包扎……民兵连第四任连长吴琼说:“练精武艺,燃旺芦荡火种。”

“芦荡火种”,生生不息。近年来,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沙家浜女子民兵连”多次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多个单项成绩名列前茅,先后被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和“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敬爱的前辈们:

当我们在沙家浜晨曦的微风中,身着迷彩,肩扛钢枪,心中满是对你们的崇敬与感激。你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沙家浜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夏日,骄阳似火,地面滚烫。训练场上,我们汗水湿透衣衫,皮肤晒得黝黑,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有一次,开展水上战术协同训练,凌晨5点我们就集结出发。阳澄湖面薄雾未散,一声哨响,我们迅速集结、登舟、出航。那一刻,我们仿佛跨越时空与你们并肩作战。

执行任务时,我们同样冲锋在前。2024年夏天,常熟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内涝。倾盆大雨中,我们扛沙袋、筑堤坝、疏通道,成功转移群众500余人。一位白发老人抚摸着我们的迷彩服,哽咽道:“你们和当年的阿庆嫂一样!”

在收蟹季,民兵“助农小分队”挽起裤腿,跳进齐膝深的塘水里,帮蟹农起笼、分拣、装盒。我们还开设“巾帼直播间”,帮村民销售大闸蟹、浅水菱、芦苇画等土特产。

前辈们,我们深知“沙家浜”这个名字承载的荣光与责任,定不会辜负这份期望,把“芦荡火种”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阿庆嫂”的辉煌篇章!

“沙家浜女子民兵连”全体民兵

国防视野版制图:扈 硕


作者:杨刚 范奇飞 等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