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阿妈 一生阿妈” ——“拥军老阿妈”集体为边防哨所退役老兵送行侧记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9-22 15:42:06

“一声阿妈  一生阿妈”

——“拥军老阿妈”集体为边防哨所退役老兵送行侧记

■陈玮靖  本报特约记者  张照杰

“拥军老阿妈”到部队欢送退役老兵。

晨曦漫过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为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仁青岗村镀上一层金边。薄雾尚未散尽,一大早,记者跟随村里的3位藏族阿妈——次仁曲珍、达吉和普赤走进蔬菜大棚。她们手中的篮子很快便装满黄瓜、菠菜和小番茄等。“哨所有几个兵娃娃今天要退伍,得早点去。”次仁曲珍拍了拍围裙上的泥土,语气里满是激动。

自1982年开始,3位阿妈每隔两周都会翻越雪山,为边防官兵送去新鲜蔬菜和生活物资。后来,哨所基础设施改善,不再需要送菜,她们仍坚持为官兵送信件和包裹,帮助官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40多年风雪兼程,她们累计送菜数十吨,传递邮件5万余件。前不久,她们荣膺“最美拥军人物”集体,这份荣誉,是对她们数十年如一日拥军的褒奖。

“瞧,这都是刚摘的。孩子们在山上吃不到这么水灵的菜!”达吉阿妈拿起一根翠绿的黄瓜递给记者,随后指着一旁盛放酥油茶的保温壶说道,“山上风大,得让他们喝口热茶暖和暖和。”

天光渐亮,越野车在盘山路上颠簸前行。窗外是万丈深渊,达吉阿妈却笑得坦然:“现在路好多啦!以前,我们天不亮就得背着菜和药上山,积雪齐腰深,摔一跤半天爬不起来。”她突然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口:“就在那儿!那年春天,我采药摔下山崖,是哨所官兵用担架把我抬回来的。这份恩情不能忘。”

车刚停稳,哨所里就传来“阿妈来啦”的欢呼声。即将退役的老兵国威第一个冲过来,紧紧抱住次仁曲珍。“阿妈,我就要离开军营了……”话未说完,眼泪夺眶而出。次仁曲珍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回家了要常打电话,别让阿妈担心。”

“一声阿妈,一生阿妈。”国威声音哽咽。次仁曲珍眼里漾着泪光,笑得皱纹都舒展开:“刚来哨所时你还很瘦,现在结实多了。”

官兵们围坐在阿妈身边,你一言我一语说着曾经的趣事,欢笑声回荡在哨所里,温暖了雪山的寒意。

哨所墙上的照片,记录着流淌的时光。一张黑白照里,3位阿妈身背竹篓,深一脚浅一脚踏过齐腰积雪;另一张彩照中,官兵和阿妈一起在大棚摘菜,阳光洒满笑脸。

“这些都是兵娃娃们寄来的信。”普赤小心翼翼地翻开一个木盒子介绍说,里面装满来自天南地北的信件。“阿妈,我结婚了,给您寄喜糖”“阿妈,我当爸爸了,孩子叫军军”……每一封信都被叠得整整齐齐。

时常有退役老兵和阿妈们进行视频通话。屏幕那端,有警察、教师、企业老板……“看着孩子们过得好,比什么都强。”达吉阿妈说着,眼里满是欣慰。

“立正!敬礼!”退役老兵整齐列队,为阿妈们唱起《兵心》。3位阿妈为即将离队的老兵系上洁白的哈达,老兵们的眼角泪光闪烁。

夕阳西下,临别时,次仁曲珍把额头轻轻贴在每个退役老兵的帽檐上,这是藏族最古老的祝福礼仪。车子驶出很远,记者回头望去,3位阿妈依然站立在路边,胸前的围巾像雪山上飘扬的经幡。

“43年,15600多个日夜,从青丝到白发,从姑娘到阿妈,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真情。”随行的部队领导说,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战士们用青春热血守护着这条路上的温暖情谊,3位藏族阿妈用半生风雪走出一条最美拥军路。

受访者供图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