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作战想定,五次“回炉淬火”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映虹
火箭军某旅推行作战值班“每周一题”机制,高频次导评营模块编组训练,实打实锤炼要素协同能力。前不久,一份通信要素模块编组作战想定方案在短时间内历经多次“回炉”,这其中都经历了些什么?请看——
“二次压制要安排在备用信道启动后,打它一个措手不及”“加快节奏!要把实战底数全逼出来”……
前不久一个深夜,火箭军某旅作战值班室内讨论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一份通信要素模块编组作战想定方案,正进行再次“回炉”淬炼。
记者了解到,短短一周内,这已是该方案第5次被放上“锻造台”。此刻,距预定拉动演练开始时间还剩不到24小时。
“这样做并非自找麻烦、刻意刁难。要下好旅合成作战的‘先手棋’,每场作战想定方案的拟制是成败关键,必须要经得起实战检验。”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结合旅作战值班对营模块编组展开“每周一题”检验性拉动,就是为了逐步锻强各要素作战功能,从日常开始练好合成训练基本功。
时间回到一周前。得知本周“每周一题”检验性拉动聚焦通信要素时,负责方案拟制的作战值班员张参谋立即调阅过往通信组网相关演训资料,运用既有经验开始推演。
然而,初稿刚写到一半,即被值班首长叫停。“通信节点抗毁能力评估依据是什么”“干扰情况下,跳频电台实际通联效果怎样”……一连串提问直击方案“软肋”。
“过去接到任务,习惯于在以往旧框架基础上修改修改。”张参谋意识到,上级这次叫停,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
为此,他请来通信营的技术骨干和相关业务参谋协同攻关,针对此次行动流程、技战术指标、特情设置等对方案内容进行完善。
“抓训理念可以借鉴,但课目内容必须紧贴实战推陈出新。”没想到,方案完善修改后,依然被打回。领导指出了特情设置“闭门造车”等问题。
分析研究后,作训科组织参谋人员兵分多路——段参谋负责连线院校专家,“解剖”潜在对手最新组网打击战术;张参谋收集一线前沿相关案例,研究新质作战手段;吴参谋协调教导队作为演练“蓝军”,同步细化指挥对抗导调……
经过完善后的作战想定方案,不仅根植于该旅装备极限性能与预设战场电磁环境细节,还嵌入多种模拟真实战场环境的特情变量。
“这次肯定能过关了吧!”大家本以为应该没有问题,可没想到方案又被打回——
“特情难度更大了,但设置要更灵活,采用动态导调机制才能检验要素模块真实水平……”深入研究值班首长的意见要求,大家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前的方案侧重于如何“答题”,但真正的突破,需要我们以“出题人”视角,用更有效的战术逼出部队极限。
思路清晰,旗鼓重振。尽管距演练日期只剩3天,大家还是振奋精神,在作战室掀起密集的“头脑风暴”。在一遍遍反复推倒重来的淬炼中,方案战味愈改愈浓,参谋人员的收获也越来越多。
演练前一天,第4稿方案顺利上交。随后,作战值班领导对细节内容进行了再次优化完善。
历经5轮“淬火”的通信要素模块编组作战想定方案,最终通过签批。
当晚,一声急促的战斗警报响起。
“信号遭受不明电磁干扰,通信中断”“指挥专网出现病毒感染迹象,迅速处置”……演练场上,特情接踵而至,指挥员冷静分析特情类型,快速组织相应要素力量处置;导调组跟进作战进程,边统筹边评估,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指挥大厅里,各类数据实时更新,指控要素灵活反应;电磁频谱要素开展不间断监测;卫星要素迅速机动进行紧急开通……“既啃‘硬骨头’,又长真本事。这场‘仗’打得痛快!”演练结束,通信要素模块编组指挥员张荣华感慨道。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经过这场从指挥筹划到实兵对抗的锤炼,每名官兵再次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认识。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持续以作战任务为牵引,推进合成训练不断走深走实。
作者:李映虹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