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 山河不忘
■吴晓婧
“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因空军力量薄弱,敌军的轰炸机在志愿军战士们头顶上盘旋,让大家时刻精神紧绷。7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看阅兵直播还是近距离观看飞行表演,战鹰呼啸之处,唯余心安。”
一位来自山城重庆的大学生,在9月3日观看胜利日阅兵式直播、9月20日赴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参观后,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心安”二字,道出当下无数国人的心声。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班长,我们要是有飞机大炮就好了,就可以把敌人赶下海去!”抗美援朝战场上,那名牺牲前高喊着“我没白活17岁”的战士胡根基,曾无数次憧憬过未来国防的强大。
“我要去告诉他,我们现在何止有飞机大炮,还有许多连我这个老兵都认不出的先进装备。”胜利日阅兵式观礼区,95岁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看着天安门前驶过的钢铁洪流,庄严举手敬礼。这一幕,被镜头定格。这一幕,也像是对牺牲战友的回答:这盛世,如你所愿。
“这盛世,如你所愿。”长春航空展现场,广东市民陈学杰专注寻找合适的角度,将印着这一字样的徽标与定制的志愿军战士造型卡通小人摆放在一起,和静态展示区的歼-20、运-20分别合影。“我想以这种方式告诉先烈,咱们已经有世界一流的战机了。”陈学杰语气郑重。
70多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是并不遥远的历史。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式英雄,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式英雄,冰天雪地中岿然不动的“冰雕连”式英雄……战火纷飞的日子里,那些年轻的面孔和名字一闪而逝,但在此后的岁月里,将永远被铭记,并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告慰——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中江县入伍新兵欢送仪式现场,黄继光的侄孙黄博胸戴红花,对即将开启的军旅生涯满怀期待。在他之前,已有17名黄继光后人先后踏上从军路。
胜利日阅兵当天,空降兵某部受阅官兵将承载着战斗英雄孙占元未了心愿的皮鞋放进了战车,斗志昂扬踏上阅兵场。“老排长,今天,就让这双皮鞋代您‘走过’天安门前。”
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现场,志愿军老战士南启祥吹响了跟随他70多年的军号。“我想再为你们吹一次冲锋号,像70多年前一样。”
近年来,多地军地相关部门、社会爱心人士携手,挖掘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建立专属档案册,推出志愿军题材系列影视作品,持续开展为烈士画像、给烈士寻亲的活动,缅怀英烈、告慰忠魂。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突破战争遗骸DNA提取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及烈士亲属DNA数据库,为复杂亲缘关系鉴定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已完成前11批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比对工作,并为28位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
历史的书页匆匆翻过,英雄是其中最鲜活的注脚。和平年代,无数国人口中的“心安”,是英雄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国泰民安。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山河无恙,山河不忘。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