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万人锄樱”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2025-11-06 13:09:19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铁蹄踏入杭州,西湖的宁静自此破碎。侵略者的暴行不止于军事占领:白堤栏杆被损毁,断桥沦为练兵场,花港观鱼的锦鳞被肆意捕掠煮食……这些破坏之外,更推行系统性文化侵略。

1938年春,4500株日本樱花树苗从本土运抵西湖,在刺刀威逼下,取代了苏堤“一株桃树一株柳”的千年格局。“苏堤春晓”的桃红柳绿被异国樱花掩盖。日本外务省档案《杭州占领地文化施策报告》直言其野心:“计划种植樱花五千株,配合神社建设,使杭州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文化样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杭州市民们自发聚集苏堤沿线,表示“吾辈当以桃柳为刃,斩尽倭氛!”人声鼎沸中,是“万人锄樱”的壮观场面——众人以铁锨锄头为武器,展开文化自卫,铲除一棵棵象征侵略的樱花树:小树被合力推倒,大树则由十几人用绳索套牢,在“一二三”的呐喊中连根拔除。当时浙江省政府还发布《关于恢复西湖景观的训令》,推动这场文化清污行动,樱花最终悉数被铲除。

1945年深秋,西湖“复桃工程”启动,从萧山、余杭调集的5310株桃柳幼苗运抵湖畔。《杭州光复纪实》记载:“男女老少齐上阵,按‘间株杨柳间株桃’的古法栽种,锄头起落间,西湖渐复宋时风貌。”纪录片《西湖记忆:1945》的影像中,除了万人锄樱的壮阔,还有民众喜栽“胜利桃”的情景,民众小心呵护的幼苗,恰似这片土地重获新生的希望。

1946年春,西子湖畔桃花与绿柳相映,“苏堤春晓”胜景重现。一位“老杭州”在回忆录中写道:“当第一朵桃花绽放时,整个杭州城都沸腾了,这是胜利的颜色。”

“西湖锄樱”作为文化抗争的鲜活见证,既是对民族尊严的捍卫,更是文明复兴的宣言《西湖文化史》评价:“锄樱事件不仅是景观恢复,更是对殖民空间的政治清算”。(刘长利)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左秋子
评,不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