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各显身手 台下并肩携手
——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见闻
■王彦举 魏 鑫

图①至图④: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选手分别参加钻越地道网、侧身匍匐通过战术网、轻武器模拟射击、翻越坡度墙项目比赛。高 飞、袁 艺、王占明摄

知识竞赛环节,参赛选手观看海军南昌舰官兵训练视频。
一声声竞赛口号似战鼓催征、一个个迷彩身影如下山猛虎,一位位英模的先进事迹拨动心弦、一段段强国强军的故事耐人寻味……10月25日,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决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馆举行,你追我赶的比试场面与润物无声的环境熏陶,让参赛选手和现场观众不仅增长了国防知识,也加深了对国防的理解和感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届大赛的主题是“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初赛中,工作人员从党领导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系列战法中,梳理出钻越地道网、通过模拟战壕、手榴弹炸“敌”碉堡等竞赛项目,通过再现抗战烽火硝烟,引导大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经过技能、知识两项赛事的激烈角逐,社会组和高校组各有6支代表队,从54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决赛新增的侧身匍匐通过战术网、横渡云梯等项目,也是受抗日军民独特战法启发,选手在初赛时并未接触过。“国防竞赛不能总做复习题,应根据环境场地的改变设置新项目,不断激发选手挑战自我的潜能。”大赛工作人员表示。
技能竞赛传递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知识竞赛营造爱国拥军的浓厚氛围。知识竞赛包括人民军队历史、国防法律法规、现代武器装备、国防动员、人员防护等多方面内容,根据每届大赛的主题不同而有所侧重。
互动环节是知识竞赛中的亮点,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在选手回答航天知识赛题后,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走上场,回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分享自己因“儿时险些死在日本兵刀下”而立志让祖国强大、几十年奋斗不息勇攀高峰的人生经历,为载人航天精神增添了一个生动的注脚。在选手抢答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知识赛题后,阅兵国旗护卫队擎旗手、空中护旗方队某飞行员,分别讲述自己在军营追逐梦想、成长成才的故事,都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
“海军哪一艘舰党委,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南昌舰。”随着选手的正确回答,现场大屏幕播放了该舰官兵向大赛发来“云祝愿”的画面,以及实战化训练视频。在选手回答科技强军知识赛题后,某部一名军官现场展示单兵随身携带的多种新装备,让观众直观感受今非昔比的变化。
“今天的红火场面,是多个部门并肩携手共同努力的结果。”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大赛起源于已举办4届的市大学生人民防空知识竞赛。2023年秋,市委宣传部、市国动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等,在市大学生人民防空知识竞赛的基础上,联合主办第一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众人拾柴火焰高。去年和今年,多部门继续联合办赛,效果越来越好。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大兴、昌平、延庆等区参照市里模式,举办本区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大批市民、高校学生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市、区两级竞赛。
随着赛事的持续举办,不少单位培养出了自己的国防教育骨干。清华大学学生信树辰连续参加第一、二届北京市比赛,今年带队参加第三届,指导同学科学备赛、合理施训,做到参赛与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北京市西城区国动办工作人员时富强,连续参加3届北京市比赛,带动、指导多名基层群众参赛,成为小有名气的“武教头”。
“国防教育需要一招一式打基础。”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谈道,他们将把每年举办一届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让大赛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成为首都全民国防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