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军队选手讲稿摘登丨惊天一投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11-17 10:22:53

    惊天一投

    ■江佩珊

    1972年1月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投掷爆炸成功。在这背后,有一位飞行员曾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

    1971年12月30日,飞行员杨国祥驾驶携带氢弹的战机,飞向核试验场。在此之前,他完成了150余次模拟演练,只为这一次的惊天一投。

    飞机到达指定地点,他果断按下投弹按钮!然而,他并没有感受到氢弹弹出的震动——氢弹居然没有投出去!一向冷静的杨国祥,飞行服瞬间被冷汗浸透。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杨国祥的大脑飞速旋转着。此时,氢弹的4道保险已经打开,一旦失控,爆炸威力可以瞬间将方圆百里夷为平地。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滞空时间变长,飞机返航的油量已经不多了。

    这时,杨国祥的耳机中传来塔台指挥员的声音:“2178,你可以选择跳伞。”杨国祥心想:跳伞,也许可以保住性命,但无人操纵的飞机如断了线的风筝,将载着氢弹飘向未知的地方,落到周边会带来毁灭性灾难;即便是落在无人荒漠,氢弹爆炸,数据全毁,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将毁于一旦,这项研究不知又要被推迟多少年……

    危急时刻,杨国祥毅然作出选择:“把氢弹带回去!”

    带氢弹着陆,这在世界航空史上从未有过先例。着陆时的冲击、静电火花都有可能引发氢弹爆炸。此时的杨国祥,心中没有生死,只有胜利,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把氢弹带回去!他也十分相信自己的飞行技术,这是他能够作出这一决定的底气。

    “2178请求带弹着陆!”经过层层请示,指挥员下达口令:“同意带弹着陆!”随着尖锐的防空警报响起,地面人员迅速撤入地下掩体。

    杨国祥深吸一口气,驾驶战机,冲向跑道。距离地面1米,飞机拉平、主轮着地、阻力伞打开……飞机稳稳停在了跑道上。杨国祥成功了,氢弹保住了!

    科研人员迅速对氢弹展开检查,原来是投送装置发生了变形。故障排除后,杨国祥再次向组织请求,进行投掷试验。

    面对这位刚刚经历过生死的飞行员,大家犹豫了。但杨国祥坚定地说:“我认为完全可以下决心再次试验,我也做好了一切准备!”

    8天后,还是杨国祥,圆满完成投掷试验任务,让蘑菇云在罗布泊上方腾空绽放!

    从马拉飞机的草创岁月,到大国重器的震撼登场;从“米格走廊”的热血空战,到绕岛巡航的壮志凌云,一代代飞行员正用忠诚与担当,续写人民空军的荣光。

    (作者单位:空军某部)


作者:江佩珊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