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歌丨三封诀别信 一颗赤诚心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11-18 11:13:15

三封诀别信 一颗赤诚心

■孙 阳

信件是一种传统的沟通方式,也是读懂历史的一道入口。

湖北恩施博物馆,3封泛黄的家书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纸页已脆弱,墨迹已斑驳,但每一个字依然铮铮有声。这是何功伟烈士在狱中留给父亲和妻子的最后笔迹。

1936年8月,何功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41年1月,他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进了位于恩施的方家坝监狱。

审讯中,敌人找来何功伟的父亲,企图利用骨肉亲情软化他的革命意志。何功伟知道后,给父亲写下第一封诀别信:“微闻当局已电召大人来施,意在挟大人以屈儿,当局以‘仁至义尽’之态度,千方百计促儿‘转向’,用心亦良苦矣。而奈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

这封信字字凝血、句句滚烫,却被特务截获,并转交到国民党六战区司令陈诚手里。陈诚看后感慨地说:“这么难得的人才为什么我们国民党里没有?”并写下4个字:“此人伟大!”

1941年4月9日,满面悲容的父亲来到方家坝监狱。老人转达特务的话说,只要何功伟回心转意,登报申明脱离共产党,就马上放他出去,还可以出国留学。何功伟对父亲说:“您不要相信他们的鬼话,我抗日救国无罪,为共产主义献身,我死而无怨!”本是来劝说儿子改变立场的父亲,却成了被劝说之人。

在给父亲的第二封信中,何功伟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句子:“儿之所以始终背弃大人养育之恩,断绝妻子之爱,每顾而不悔者,实不愿背弃绝大多数人之永久利益以换取吾一家之幸福也。谁无妻儿?儿安忍出卖大众,牺牲他人,苟全一己之私爱?儿决心牺牲个人,以利社会国家,粉身碎骨,矢志不渝!”

尺素明志,“此种对党无限之忠心,实足以寒贼胆而为全党之楷模”。父亲读罢,悲痛欲绝,再次恳求儿子点一下头、跟自己回家。老人说完,竟跪到了儿子面前。何功伟见状,心如刀绞。他把父亲扶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我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头可断,不可点!”

当年11月17日清晨,何功伟穿着父亲带给他的新鞋袜,从容不迫地踏上刑场。刑场上有100余级台阶,刽子手说:“你上一阶,我就问你一次‘回不回头’,你若回头,免于一死,若走完台阶还不回头,就枪毙!”何功伟毫不理睬,戴着沉重的脚镣,高唱着《国际歌》,坚定地走完100多级台阶,英勇就义。

两个月后,妻子许云收到何功伟的信。这封信是由老人从狱中带出后,交给八路军办事处,又辗转交给她的。信中只有短短百余字,却是烈士向党组织递交的最后报告:“在临终前不能最后和你相见一次,不能吻一吻我们的小宝宝了!我一定坚守阶级立场,保持无产阶级的清白,忠实于党……告诉我们所有的朋友,加倍的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笔墨之间,是个人的嘱托,也是未竟的理想,更是永不褪色的赤诚。遵何功伟遗愿,妻子许云给孩子起名“何继伟”,意为继续完成伟大事业。

信纸单薄,因承载的厚重精神而重于千钧。今天,何功伟烈士的三封诀别信频频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有声读物里,再现着一位革命者劫难之际的人生境遇、使命抉择,让信仰的力量跨越时空、薪火传承。

我们都是收信人。若每名党员干部都像何功伟这样信念坚定、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何惧前进路上的浪高风急?何愁不能掌握发展主动?何患不能迎来新的胜利?“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加倍的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作者:孙阳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