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主创回应《唐宫夜宴》“火出圈”:将继续挖掘中原文化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热点 > 文化热点文章      2021-09-29 15:39:53

当唐朝少女“穿越”博物馆奇妙夜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这几天,由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古典舞《唐宫夜宴》亮相2021年河南春晚后持续上微博热搜,刷屏微信朋友圈。节目中,参加夜宴的唐朝少女们“圆润讨喜”,她们时而梳妆打扮、时而嬉笑打闹,如同在古画中穿梭行走,将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被网友赞为“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

“古典舞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年都会去很多博物馆进行采风创作,当在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看到极具特点的唐代乐舞俑造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手法将唐代的乐舞场景在舞蹈作品中呈现。”2月14日,《唐宫夜宴》主创、郑州歌舞剧院舞蹈编导陈琳说。于是,舞蹈有了这样的开头:编钟、古笛依次奏响,一群彩绘陶俑逐渐从博物馆中“走出来”,幻化成了唐宫少女,鲜活又生动。

其实,《唐宫夜宴》原名为《唐俑》,是为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比而创作的,首演即是在该届“荷花奖”评奖现场。陈琳说,这个节目主要讲述了正值青春的女乐官在赴宴路上发生的趣事,将可爱顽皮的形象、性格特点与禁锢下的宫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服装、造型采用极具特点的唐三彩元素,将观者带入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展示出唐三彩艺术之大美。

舞蹈开头的博物馆展厅中,与乐俑们一同陈放的还有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妇好鸮尊”、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贾湖骨笛”;少女们莲步穿行的天地间,依次出现了《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中国古代名画,以及出土于山东嘉祥徐敏行夫妇墓中的《备骑出行图》壁画,不啻一场文化盛宴。这些“重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唐宫夜宴》“出圈”的理由。

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看来,这个节目真正做到了让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让乐舞俑、乐舞图像跳起来、唱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真真切切地传播到了社会公众心中,并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无独有偶。2月11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2021年央视春晚《国宝回家》特别节目,它的出现让观众泪目。这是一场全国人民欢迎流失文物回家的盛大仪式,是对于久别重逢最温暖的回应。

文化的力量,震撼且深沉。当下,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作为一种新风尚,文化自信在一次次参观游览中不断坚定,文化认同通过了解一件件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不断增强。纪录片《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生动讲述了文物背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故事;综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与意存高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郑州歌舞剧院创作了诸多精品剧目,从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精忠报国》,到舞蹈节目《从军行》《初莲》《花挑情》《看戏去》《唐宫夜宴》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作品题材的共同特点是都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且获得过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金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荣誉,先后赴波兰、泰国、新西兰、南非、俄罗斯、美国、哈萨克斯坦等4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成了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唐宫夜宴》的“出圈”,郑州歌舞剧院院长孙书杰表示,特别感谢观众的厚爱,节目主创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中原文物、文化元素,排演出更多老百姓愿意看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

孙书杰说:“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是郑州歌舞剧院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将努力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本报记者 温小娟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温小娟  |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