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热点 > 文化热点文章      2021-11-24 16:36:46

  近日,《“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锚定文化强国目标,聚焦电影强国建设,对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

  《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规划》提出,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大力繁荣电影创作生产、建设高水平电影市场体系、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电影科技创新、升级电影公共服务、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电影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规划》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聚焦重点任务设计项目抓手,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共设置7个专栏25个工程项目。

  《规划》由国家电影局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经过前期研究、专题调研、文本起草、对标对表、征求意见等工作环节,历时两年多编制完成,汇聚了各方力量,凝聚了广泛共识,是“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的施工图和责任书。《规划》出台后,国家电影局将进一步健全实施机制,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特别是精心完成好“十四五”时期重点影片创作任务,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影作品。

  以下为《“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全文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建设电影强国,根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编制本规划。

  序言

  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电影2011—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电影发展充满活力,影片产量稳步增长,类型风格更加多样,创作质量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电影市场持续繁荣,银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率先实现全数字化放映,电影票房跃居世界前列,国产影片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电影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对外交流合作蓬勃开展,电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实施,行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党对电影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电影发展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保障优势充分彰显,电影事业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就。

  “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电影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制优势显著,创作潜力巨大,产业基础坚实,人才资源丰富,市场动能充沛,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同时,有“高原”缺“高峰”等电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中国电影要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健全电影产业体系,增强电影科技实力,提高电影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电影国际影响力,助力电影强国建设。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快完善电影产业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电影领域治理能力,为全面建设电影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电影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电影强国建设。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自觉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更好适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3.坚持守正创新。正确把握电影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不移深化电影领域改革,积极探索出精品、出人才、促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

  4.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创作、摄制、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高效发展,统筹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以国产影片为主导的电影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聚焦建成电影强国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电影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在电影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显著提升。重点影片创作任务如期完成,多类型多题材多样化创作格局不断完善,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市场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电影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电影消费模式创新升级,电影综合收入稳步提高。

  ——市场主体充满生机活力。国有电影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主营业务更加突出,骨干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电影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微电影企业。

  ——电影科技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电影科研成果更加丰富,电影工业化基础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健全。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有力推进,乡镇影院加快发展,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电影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有效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

  ——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服务外交外宣工作大局,电影国际交流和对话更加深入,“国家名片”作用更加突显。合拍电影更加繁荣,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力度明显增强,销售渠道和网络更加畅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繁荣电影创作生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精品战略,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影作品,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鼓舞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一)加强统筹规划

  推进落实“十四五”重点电影创作选题规划,提高重点作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配置优质资源力量,完善策划、立项、创作、生产、推广、上映等推进保障机制,努力形成规划储备一批、创作打磨一批、宣传推介一批的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生产格局。进一步完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领导工作机制。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好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二)加强创作引导

  鼓励、支持、引导电影工作者把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作为立身之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有效激发各类创作主体活力,不断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提升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制作水平,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影作品。完善电影创作生产整体布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稳定产量、优化结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着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三)鼓励创新创造

  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动画电影和特种电影,积极扶持具有创新意义和鲜明特色的农村、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支持纪录、科教、戏曲等各类电影发展。鼓励原创性作品,鼓励开发品牌化、系列化电影。积极借鉴世界电影的先进成果和经验,促进题材、类型、风格、手法、技术创新。

  (四)完善评奖评价体系

  进一步办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类)、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等重要电影评奖活动,坚持公正性、专业性、权威性,不断完善评奖机制,发挥好评奖的导向激励作用。加快健全完善电影评估体系,构建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价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电影舆论环境,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支持电影专业媒体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优秀国产电影。

  专栏1 新时代电影精品战略

  重点电影创作选题规划:实施涵盖中国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现实题材、人物传记等方面的重点电影创作选题规划,建立任务台账,适时动态调整充实,形成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格局。

  国产电影创作质量提升工程:在电影剧作、导演、表演、摄影、美术等各方面加强创新,进一步提升音乐、剪辑、视效、后期制作水平,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对优秀国产影片创作生产加强引导、给予资助,打造电影精品力作。

  扶持科幻电影创作生产:落实《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提高国产科幻电影创作水平。

  扶持优秀动画电影创作生产:扶持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的动画电影,更好满足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影需求,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审美水平、树立文化自信。

  健全电影评估体系:坚持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相统一,进一步改进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标准,推动建立客观公正权威、覆盖电影创作全过程的电影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引导力、影响力。

  三、建设高水平电影市场体系

  适应消费环境变化,紧扣观众需求,巩固发挥电影院放映的主阵地作用,开发和完善新型电影消费模式,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优质的电影服务。拓展和延伸电影产业链,推动电影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一)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

  支持院线公司并购重组,推动资产联结型院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不符合现行准入条件的院线实行退出,显著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开展分线发行、多轮次发行、区域发行、分众发行等创新业务,促进人民院线、艺术院线等特色院线发展。继续大力扶持乡镇影院建设和运营。推动影院发展升级,支持电影院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改造,提升观影体验和服务质量,提高影院上座率、单银幕票房收入和综合经营收入。

  (二)抓好市场调控管理

  深入研究电影市场供给与需求变化,积极开展对重要档期的指导调控,推动重点电影发行企业和院线企业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合理把控电影上映的规模与节奏,进一步提高影片和档期的票房产出效益。加大对重点优秀国产影片宣传发行的扶持力度,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电影市场

  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全球电影产业及视听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培育新型电影消费模式。扎实做好传统院线发行,加强影片发行窗口期行业自律。积极开发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规范发展点播影院和点播院线。进一步开发电视、信息网络、移动终端、家庭观赏等电影消费市场。促进电影衍生品开发及授权,推动电影与游戏、旅游等融合发展,扩大电影消费规模,增加电影业整体收益。

  专栏2 电影市场建设

  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按照《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资产联结型院线的市场集中度。推动院线对加盟影院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对不符合条件的电影院线制定整改计划,力争在2025年前整改完成。

  加快乡镇影院建设:重点扶持人口较为密集,对周边具有辐射影响,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所建影院放映厅应达到2个以上,座位数合计不少于100个,安装使用2K以上数字放映设备,且加入城市电影院线。

  人民院线:由全国各地城市影院(每家确定一个厅)组建而成,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为国产主旋律影片拓展放映空间,重点对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主旋律影片给予排片支持。

  艺术院线:由条件较好的城市多厅影院(每家确定一个厅)合作成立,主要放映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中外影片。

  加强优秀国产影片发行和宣传推广:对优秀国产影片发行、营销、宣传和展映展播等活动给予扶持,提升影片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点播影院和点播院线: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规范管理。拓展电影消费新业态,更好满足多样化观影需求。

  促进电影消费计划:推动各地通过发放文化消费券、观影优惠券等形式,将观看电影作为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内容,扩大观众群体,提高观影人次。

  四、发展壮大市场主体

  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有效激发企业进取精神和创新活力,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电影企业。

  (一)推动国有电影企业改革发展

  扎实推进国有电影企业深化改革,突出主业、完善治理、强化激励、提高效率。支持国有电影企业兼并重组、股改上市,壮大企业实力,加快发展步伐。开展国有电影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发挥好国有电影企业在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规范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支持民营电影企业健康发展

  鼓励民营电影企业做大做强,在公平竞争中整合资源、加快发展。鼓励民营电影企业参与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和宣传发行。鼓励中小微电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线,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引导民营电影企业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坚持规范经营。

  (三)提高电影基地(园区)建设水平

  引导各地科学规划发展电影基地(园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支持重点电影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服务能力,以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基地企业与旅游、传媒、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内涵和综合效能。

  专栏3 壮大电影市场主体重点工程

  重点国有电影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促进重点国有电影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和引导企业立足主业,创作生产精品力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工程:制定有关标准和程序,组织开展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园区)评审认定工作,促进重点基地(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力和示范效应。

  五、加快电影科技创新

  积极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电影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提升电影摄制水平和特效质量,推动影院视听效果、观影体验、运营监管与服务保障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推动电影摄制提质升级

  探索制定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标准化摄制技术与工艺流程,推进高新技术格式实践运用,推动建设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充分应用传统摄制、虚拟摄制、云端制作、智能制作以及计算机动画等多元化电影摄制技术手段,推动建立电影创作、内容和数据共享技术体系。

  (二)加快电影特效技术发展

  鼓励引导各方面资源投入公用性特效底层技术研发。落实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通过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带动电影特效水平整体提升。加强对特效行业联系、管理、服务,提高特效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

  (三)推进数字影院技术自主创新

  推动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国际认证的新一代数字影院装备系统解决方案和标准体系,在影院放映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体系,在保持视听体验优势领先地位的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影院观影服务。

  (四)完善电影技术标准体系

  开展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可替代技术体系研究,以符合国情的标准体系引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全面提质升级。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探索建立自主可控的多层次放映终端系统与认证体系。

  专栏4 电影科技发展重点工程

  建立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依托国家级电影科研力量组建,通过国家认证,重点研究云计算、大数据、5G、VR、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可信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在电影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云化和智能化升级中的整体解决方案。

  电影摄制协同共享技术体系:创建基于云计算技术和高速互联网的电影分布式远程跨域协同制作服务机制,推动制作工具和相关应用的网络化共享。持续提升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新一代数字影院装备系统:重点研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音频编解码、数字内容加解密、数字证书认证、数字水印以及影院LED屏等技术与设备,抢占技术制高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努力提高国际标准参与和引导能力。

  电影档案保护利用工程:制定数字化电影档案收集保存的行业标准体系和数字资源库管理标准,组织开展对现有电影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与存储,迭代电影数字化修复技术,搭建数字内容资源综合管理应用平台。

  六、升级电影公共服务

  推动城乡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电影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优化布局结构

  创新实施电影惠民工程,促进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巩固和扩大电影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推动服务向校园、社区、军营、厂矿等延伸。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继续推动流动放映向固定放映、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实现基层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培育具备市场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抗风险能力的农村院线,推动形成“公益+商业”的农村电影放映模式。积极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有序推进视频网站、点播影院等渠道参与公共服务的探索与创新。

  (二)提高服务效能

  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电影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充分调动版权方积极性,拓宽发行渠道,提升影片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国产新片大片尽快进入农村市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的保障服务水平。持续改进电影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推动电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升级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技术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影院观影服务。

  (三)加强管理服务

  落实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各级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制定公益电影管理指导意见和服务标准,加强公益电影放映监管平台功能建设与应用,健全完善公益电影放映监督机制,组织开展公益电影放映绩效评价。配合宣传工作大局,开展好各类主题放映活动。加强放映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职业技能、运营管理等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专栏5 电影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电影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完善电影数字节目管理平台,优化影片交易订购授权分发服务,改进影片供给制作管理服务,打造大数据综合分析可视化服务。

  七、提升国际影响力

  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对外交流合作新需要,坚持高点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开拓海外市场,切实增强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一)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注重国际化表达,用电影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国内电影市场的强大引力场作用,吸纳和整合全球优质电影资源要素,提高对外合作摄制影片创作水平。

  (二)拓展国际发行网络

  支持中国电影走出去,扶持有实力的发行主体,建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观众群体的精准推广营销方式,进一步拓展国际发行放映的地区、渠道和平台,全球主要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并重,商业院线、艺术院线、网络新媒体、电视频道兼顾。鼓励电影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

  (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配合国家外交外宣工作重点,借助中外人文交流机制、重要国际电影节展等平台,深入开展中国电影展映、展播、展销等活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继续办好上海、北京、丝绸之路、海南岛等国际电影节展,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与国际知名度。加强与各国电影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学术机构等的交流合作。

  专栏6 中国电影国际推广专项

  设立“中国联合展台”:在戛纳、威尼斯、香港等主要境外电影节、电影市场上设立“中国联合展台”,根据不同国际电影节展定位组织优秀国产电影出品方和相关电影机构参加,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中国电影最新创作成就和发展成果,积极推进电影对外贸易。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电影人才队伍,为建设电影强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

  发扬中国电影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探索建立电影名家大师导师制等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电影类)等评选工作的重要作用,选拔培育一批德艺双馨、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名制片人、名专家。

  (二)重视优秀青年人才

  发掘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电影编剧、导演、演员等,形成中国电影拔尖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广泛团结、吸引青年电影工作者和新的文艺群体,加强规范引导,帮助青年电影人才健康成长,指导电影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抓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电影类)评选等工作。

  (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为摄影、录音、美术、灯光、音效、服装、化妆、道具、特技、特效和后期制作等专业人才创造更好的学习培训机会和成长环境。注重培育电影科技人才、兼具艺术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创作人才,以及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四)促进电影教育科研创新

  积极构建灵活、务实、开放的电影教育学科与课程体系。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径,鼓励电影企业与高等院校、电影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电影智库建设。更好发挥优秀影片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专栏7 电影人才培养工程

  电影名家大师导师制:在电影创作、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电影名家大师导师制,通过业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电影新力量计划:通过举办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组织参与重点影片创作和赴国际知名电影企业研修交流等形式,重点培养具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支持电影创作人员深入体验生活:通过集中组织、直接资助等方式,引导鼓励电影创作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累艺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征集评选优秀电影剧本,进一步优化征评机制,提高剧本成果转化率与转化水平,促进版权交易,加大配套扶持力度,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电影编剧人才。

  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对重点高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创作的优秀电影剧本给予扶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模式,突出专业性,扩大覆盖面。

  九、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升电影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各地要健全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电影审查委员会、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电影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电影备案、立项和审查业务管理效能。电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切实发挥作用,加强行业服务和行业自律。

  (二)优化服务加强监管

  推进电影领域“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电影产业分类和统计标准。完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电影市场信息服务和技术监管水平。严厉打击“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偷逃税款、盗录盗播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完善电影领域财政、信贷、融资、保险、外汇等扶持政策,落实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相关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基金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投入力度。贯彻落实电影产业促进法,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建立健全电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

  十、组织实施

  各级电影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本规划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加强党对电影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电影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形成促进电影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电影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科技、财政、自然资源、税务、金融等部门沟通,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规划任务落实。各地贯彻落实本规划的进展情况,电影主管部门要及时报告。国家电影局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总结。

来源:国家电影局

文章来源:国家电影局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