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第五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邀请市民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热点 > 文化热点文章      2021-11-30 13:44:06

  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11月3日,“第五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4号展厅开幕。作为“2021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五界客家文化节”的重头戏,“第五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集中展示了深圳民间文艺家近年创作的优秀作品70件(套),亮点纷呈、主题鲜明、种类丰富,具有典型的时代精神和深圳特色。 

  本次展览品种全、技艺高、材质多,涵盖陶瓷、嵌瓷、陶艺、泥塑、面塑、錾刻、篆刻、彩书木刻、木雕、核雕、玉雕、皮雕、刺绣、抽纱、棉塑、旗袍、剪纸、剪影、手指画、烙画、内画、麦秆画、麦金画、树脂画、瓷板画、金属工艺、花丝工艺、宝石镶嵌、古琴制作等30多种类,多姿多彩、蔚为大观。当中,既有国家级奖项获得者和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精心之作,也有青年新锐艺术家的佳作。有的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题材,如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冰创作的雕塑《胜利大营救》,描述了在1942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机智地营救困留香港的大批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这一事件,曾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银奖;有的匠心独具,如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秦宪生的木雕《百花篮》,运用多层次镂通雕结合高浮雕、立体雕等技艺,呈现通透、繁复的生动形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伟雄及龙岗区非遗传承人黄溢琳师徒共同创作的粤绣(珠绣)作品《梅姿竹影戏锦鸡》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刺绣技艺,更表达出技艺后继有人。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圳创新精神的民间工艺精品,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美的享受。 

  为增强互动性,11月7日下午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3号展厅,主办方深圳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多位民间艺术家展示剪纸、鼻烟壶内画、手指书画、棉塑、画塑传统手工技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艺术家一边演示,一边耐心讲解,并邀请市民参与其中,让市民朋友感受艺术的魅力。该展览将持续至11月14日,下个周日还将继续举办现场互动活动,为市民带来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文艺盛宴的同时,现场学知识,亲手学技艺,好玩又有趣,参与互动的幸运观众还有精美礼品赠送,不想错过的市民,快来吧!

  “第五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民间艺术家现场展示活动:

  田氏剪纸(田星)  

  田氏剪纸发源于陕西省宜君县。宜君剪纸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宜君剪纸的影响逐渐扩大到国内外。田氏剪纸作品构图大胆洗练,刀法明快,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花卉都给人以一种拙中藏巧的余韵,作品画面大多喜气洋洋,并透出一股原始的清新。1996年,田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一帆内画(王蒙良) 

  “鼻烟壶内画”始自明末清初,自清朝乾隆时期最盛,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内画艺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在鼻烟壶内壁采用特制的变形细笔反向绘画,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各种题材。在口小如豆的瓶内反手绘制精妙入微的画面,如若不是亲眼看见,很难想象万丈江山就藏纳在不及巴掌大的鼻烟壶中。没有哪件艺术品如内画鼻烟壶一般,小小一樽,诞生时间只有两百多年,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手指书画(王和平)  

  指画又称指头画、指墨画。中国手指书画的构架是以中国画笔墨结构的元素为基础,最重要的是“指头”功夫。指头与墨的关系、指头与水的关系,这两者最重要的是把握神情气度、心随指运、气韵立行、通化造物,一指一墨皆是修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更能贴近“天人合一”的艺术法则,与尊重自身生命的哲学精神相统一。

  棉塑(罗晓琳)

  棉塑是以棉花造型和成胚,再以针线经手工缝制、塑造、抽搐、刺绣、绘染、定型等多道复杂工序,辅以不同装饰、服饰于一体集成的软雕塑。棉塑工艺作品在国内具有唯一性,工艺复杂、制作难度较大,且要求有较高艺术素养以及女工针线的功底。第四代传承人罗晓琳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技巧上创作了“敦煌系列”人物系列:《菩萨与弟子》《飞天乐舞》、《吐蕃公主》、《客家女》。她代表深圳市多次参加省及国家级展览。

  面塑(张民忠)

  面塑,又称“捏面人”。面塑的选材主要是高筋雪花粉和糯米,按7:3的比例加水搅匀和面,贴成饼状放进锅中蒸25分钟,冷却后加入颜料和色素。捏面艺人利用塑刀、滚子、衣纹刀、擀面棒、面塑压板、专用彩绘笔等工具操作,辅以揉、搓、捏、压、挑、擀等手法。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捏面人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至今延绵了2000多年。张民忠是深圳市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捏面人”的代表性传承人,其民俗人物作品造型生动、色泽鲜艳,栩栩如生。

  錾刻(陈志忠)

  錾刻就是用各种“錾子”在金、银、铜等材料表面进行加工的传统手工技艺。几乎所有传世的表面具有花纹的金银器上都可以找到錾刻的影子。一直到民国我们常见的银簪子,孩子的长命锁,都有錾刻。錾刻工艺品的造型,主要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片活是平装在某些器物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圆活则多作为实用器皿使用。

  珠绣(黄伟雄)

  珠绣工艺是在专用的米格布上根据抽象图案或几何图案,把多种色彩的珠粒,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主要有珍珠绣、玻璃珠绣等。与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不同,珠绣不是通过不同色彩的丝线来表达图案,而是运用珠和片来表达图案及色彩,其绣品质地也不再局限于丝绸面料,而是囊括了印花布、牛筋布、人造革、真皮等不同材料。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伟雄从事珠绣艺术设计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对珠绣的技艺及针法不断探索,并与绘画技法相结合,创造性地将珠绣工艺从实用装饰用途发展成纯艺术观赏的“珠绣画”。代表作有《富贵长春》《溢远》《露气》《百鹤图》《弥勒佛像》等珠绣画、珠绣画屏风,分别在多个文化艺术节及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多项金奖。其作品为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所喜爱和收藏,并受到多家电视台及杂志的专访。

  萃华金银制品(花丝镶嵌与錾刻)工艺

  (郭夷锬)

  花丝镶嵌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2009年,传承人郭夷锬跟随萃华公司进驻深圳,将时尚元素融入到传统技艺中,在多项国内外展览和评比中,斩获多个含金量较高的行业比赛奖项。2015年起,在深圳发起收集民间花丝镶嵌精品活动,记录和保存老师傅的技艺手法,并将范围扩大到其他地区,所获藏品还借给深圳珠宝博物馆展出。

  烙画艺术(张守福)

  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烙画,是用一种铁笔在扇骨、木板、葫芦、宣纸、纸绢、竹等材料上以烙烫进行创作,成为新时代绘画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艺术一绝”“艺术的活化石”。

  古建筑木艺(丁全)

  古建筑木艺是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雕刻艺术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珍贵的艺术价值。作品多用樟木为原材料,以多层镂空、装饰华丽、金碧辉煌的风格著称,通常作为建筑物、家具及宗教神器的装饰或构件。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其精湛的工艺为人们所熟知,传承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文化、汇聚了中国工匠几千年来的智慧。

文章来源: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