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红色火炬照亮青春的星辰大海——来自陆军第77集团军的调查报告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1-12-06 13:21:25

  红色火炬照亮青春的星辰大海

  ——来自陆军第77集团军的调查报告

  ■中国军网记者郭丰宽 钱宗阳 马嘉隆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如今,大批90后、00后官兵逐梦军旅,在中外联演、海外维和等国际军事交流活动中担当重任。走向五光十色的世界舞台,会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陆军第77集团军某红军连在演习阵地组织新兵入连授枪仪式,在“金刚钻”战旗和连旗的见证下,新兵接过钢枪。

  “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转型换装不久的陆军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红九连”不仅要担负主攻任务,多名骨干还被抽调去帮俄方官兵熟悉演习装备操作。面对一个个横亘在前的挑战,指导员王臣孝组织官兵重温连魂,“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呐喊回荡于茫茫黄沙间,也在官兵心底激起狂澜。

  “与外军携手联演,别人在学习我们,我们也在学习别人。技能可以模仿,但血脉不能复制。学习别人,不是丢掉自己。”王孝臣自信地告诉记者,“走向世界,‘红色’底色就是我们的底气!”

  过去的故事,如何活在官兵心里?

  从战火硝烟中走向胜利,百折不挠的人民军队留下了厚重的红色“家底”。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遥远的历史还能不能与青年官兵擦出火花?

  随着集团军某旅官兵自编自导自演的旅史舞台剧落幕,经久不息的掌声拉直了记者心中的问号。

  短短两个小时的舞台剧,浓缩了这个旅的峥嵘岁月:被炮火削去2米的101高地上,“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呐喊穿越时空;入伍仅一年的志愿军战士李代相,孤身坚守阵地5个小时,誓死不退的身影牵人肺腑……  

  旅史舞台剧剧照。

  当英雄事迹“走”上舞台,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在官兵内心世界掀起波澜。

  有人说,今天的人“泪点”很高。的确,生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见多识广”,接纳信息的“门槛”不知不觉地升高,打动他们并不容易。

  思想精神的“硬内核”一直都在那里,但正如一位年轻战友道出的心声:“我们不是不想仰望崇高,只是反感把走近英雄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强制任务。”有意义也要有意思,形式丰富的“软包装”必不可少。

  有时,这种“软包装”是一段动人的视频——

  某连指导员马强强带着全连官兵,把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全部看了一遍,看到动情处,战士热泪盈眶,争着发言交流。某连官兵几乎人人看过电视剧《觉醒年代》,有的还“二刷”“三刷”,连队趁热打铁,鼓励官兵畅谈伟大建党精神。

  有时,这种“软包装”是一堂有趣的授课——

  某营教导员熊浩林上的党史课,总能让战士们“竖起耳朵听”。问及秘诀,熊浩林说,要让红色课堂保持“新鲜感”,每一次授课都要有大家没听过的新内容,战士听过的故事不重复讲,需要反复说的道理就用新故事阐释。  

  驻训期间的营区文化氛围建设。

  形式推陈出新,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实效。某旅宣传科科长戴骏说,提倡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赓续红色血脉必须克服重形式轻实效的形式主义,让学史向战的导向纯粹起来。

  记者翻看该旅“双争”评比情况时发现,没有连队因为教育笔记“不合格”被扣分。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多些深入动情的谈心交流,少些简单量化的痕迹评比,让营连把精力放到教育效果上去……谈起这一系列尝试,戴骏语气坚定:“尽管才刚开始,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我和红色血脉的距离有多远?

  一面连旗有多重?

  两年前,上士范晨希所在班被抽中参加陆军“炮兵奇兵-2019”比武竞赛。集训期间,全班遇到训练瓶颈,焦躁和沮丧的情绪掺杂在一起,士气有些低落。

  就在这时,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千里之外寄来的连旗。庄重的连旗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像“回来请你们吃火锅噻”这样个性十足的鼓励,不仅毫无违和感,还让全连战友的样子跃然眼前。

  “战友在连旗上写的话,让我们感到‘不是一人在战斗’!”范晨希说,看到连旗,全班重新振作,比武中一举夺魁。

  代代相传的连旗为什么有力量?这力量,凝结在接续奋斗的连队精神里,更凝结在“回来请你吃火锅”的暖心话语中。这种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情感,让红色血脉更有温度。  

  比武夺冠后,官兵与连旗合影。

  作为红色江山的守护者,将家国重担担于一身的人民军队,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凝聚。人民军队中流传的红色血脉,不是冰冷刻板的说教,而是在一个个温暖的集体中,从一群人传递给另一群人。

  某红军连火炮技师张航对“兵之初”记忆犹新:凌晨4点,夜色如墨,班长把他接回连队,细心为他铺好被褥……初到陌生环境的“戒备心”,不知不觉烟消云散。

  第二天,班长给张航介绍连队的历史与荣誉,每一句话都很平实,但每一个字都像生了根一样,牢牢长在了张航心里。从那时起,张航认定:这就是我的连。

  官兵的心里,有一个“热敏开关”。暖心了,开关就会打开;寒心了,开关就会关上。试想,如果张航“兵之初”没有感受到连队的温暖,没有“这是我的连,我是这个连”的情感认同,还会那么快接受连队的红色传统吗?  

  老班长在给新兵讲连队传统。

  红色血脉浸润在连队每天的点滴生活中,蕴藏在组织给予官兵的每一分温暖中。如果政治工作失去情感的温度,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文字、教案和笔记,红色血脉还能传承下去吗?

  采访时,许多带兵人都谈到一个词——距离感。一位教导员说,有的领导干部板着脸说教,个别骨干对战士“不打不骂也不亲”……这种情感上的距离,是阻断红色血脉赓续传承的巨大沟壑。某炮兵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王领兵感慨地说,不能只顾完成纸面上的学习任务,更要重视那些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细节和温暖。

  上讲台前先自省:我的红色血脉纯粹吗?

  连长因为开小灶吃了一盘炒鸡蛋,被士兵委员会罚站岗——红色历史话剧《支部建在连上》里的一幕,让某炮兵旅榴炮连指导员李佳沅陷入沉思。

  “从这盘炒鸡蛋说开去,可以想到的东西很多。”担任指导员3年,李佳沅的带兵心得很简单:在人民军队中,官兵一致,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

  看完话剧,李佳沅给全连上了一堂专题党课:从三湾改编谈起,鼓励大家发挥好军人委员会的作用,多给连主官提意见。他还发起“给指导员的一封信”活动,鼓励战士把“开不了口的事”写出来。

  “军人委员会‘权力’大了,会不会影响连长、指导员的威信?”面对记者的提问,李佳沅和连长张博两位“90后”连主官异口同声:红色血脉的传承,靠的不是等级观念和行政命令,而是以身作则的表率感召。  

  集合准备出动。

  士兵监督连长,干部以身作则,这是人民军队与旧军队的本质区别,是人民军队的鲜亮底色。一位旅领导直言不讳:现在有的单位存在一种误区,一提起赓续红色血脉,就拿着放大镜在青年官兵身上挑毛病。其实,领导干部更应反问自己,“我的红色血脉纯粹吗?”

  “不能让战士觉得,历史中的榜样与现实中的领导存在信仰和作风的‘高差’。”集团军领导对此态度鲜明。翻看集团军的教育计划,学习任务最重、要求最严的是各级党委“一班人”。旁听某炮兵旅党委的理论专题研讨,从旅党委“一班人”到机关科室负责人,谈得最多的是自身问题和差距。一位机关科长说,领导干部必须让官兵从身边就能看到共产党员的好样子。

  身教重于言传,赓续红色血脉更是如此。某连指导员孙城城总结得很到位:“用一把火炬点燃另一把火炬,用一面镜子反射的光照亮另一面镜子。”

  红色历史是一团不熄的火种,每名战友都在传递着自己的火炬,每名党员都如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一把把火炬温暖来时的路,一面面镜子照亮新的征途。传好每一把火炬,擦亮每一面镜子,这支永葆初心、永远年轻的军队就一定会昂首迈向星辰大海。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