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绍兴越城:深耕越文化,推进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考古发现      2022-02-11 15:59:15

  浙江绍兴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据《越绝书》等史料记载,自少康庶子无余封于越算起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主要政治中心。

  2020年,在“先考古、后出让”机制的引导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越城区文物保护所对人民路1号地块进行前置考古调查,经勘探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聚落遗址。2021年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大湖头遗址是绍兴地区第一次大面积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越文化遗址,为研究绍兴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业经济、聚落形态和城市布局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

  何以为越?考古尝新解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历史典故诸如“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已经作为中华文化优秀基因的一部分刻入每位中国人心中,但翻阅史籍不难发现,越国的历史记录颇为模糊,自允常(《吴越春秋》称元常,始称越王,勾践之父)以前的越国历史记录更是极为混乱,甚至连世系表都无法厘清,如此模糊的历史事实,不禁让人疑惑,何以为越?大湖头遗址的考古工作为我们从更为现实的角度“铲释”了越文化的新面貌。

水稻颖壳(左)、水稻小穗轴(右)

  通过舌尖上的大湖头,探寻古越民族的饮食和生活

  大湖头考古发掘过程中,通过对遗迹内土样浮选,发现大量春秋战国时期植物遗存,其中大量稻米、水稻颖壳、水稻小穗轴等碳化植物遗存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地人民的主食构成,除了水稻遗存外另有诸如葫芦、灰菜、花椒等蔬菜和调料种子及李核、梅、桃核、柿子、甜瓜、葡萄、猕猴桃等水果种子发现,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千年前越地百姓食谱的绘卷。食物的发现不仅能让今人感受到古人的生活细节,更能通过多学科交融进一步探讨千年前绍兴环境的细节。

大湖头遗址出土蔬菜、调料及水果遗存

  废弃的锅碗瓢盆,以器物类型构建越文化

  考古学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不同在于,考古学是研究实物的科学,考古学文化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组具有特征的实物遗存,用以表示考古遗存中属于同一时期、有地方特征的文化共同体。过去越文化考古主要集中于墓葬,对遗址开展工作较少,因而无法完整从考古学文化高度把握越文化具体内涵。此次大湖头遗址的发掘,发现千年前越人主要使用夹砂陶釜(甗)、鼎等炊器,其中陶釜底部的内壁贴有3个隔档,可以放上篦子隔水蒸。既可以当釜,也可以当甗,一器两用,体现了越人的生活小智慧。出土的盛器有泥质陶豆、盆、盘等。出土的水器有各式各样的原始瓷杯和碗,此外,还有不同形制的泥质陶罐和大小不一的印纹硬陶坛、罐等。器物组合上更凸显实用性,反映了越人质朴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与春秋战国土墩墓中反映的器物组合又有一定差异,进一步丰富了考古学文化意义上越文化内涵。

大湖头遗址出土夹砂陶器

大湖头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器

  通过生产生活技术与工具,了解古越先民的生产力水平

  大湖头遗址考古发现不少千年前越人生产生活遗存,通过一些残留的木桩、木质垫板等建筑相关遗存,推测为干栏式建筑是当时主要的建筑形式。其中一组平面近圆形,可能类似当今西南地区瑶族的坛脚仓。灰坑中少量出土的编织物和篮筐底部残件,青铜锄、锛、削、刀(锯)等工具,矛、镞等青铜兵器和青铜饰件,丰富了越人生产生活图景,而两只木浆则为绍兴这个水乡泽国的交通方式提供了实物资料。 

大湖头干栏式建筑柱洞遗存

瑶族坛脚仓

大湖头出土青铜器

  礼乐文明,越人精神世界初探

  大湖头遗址的H244中出土一件原始瓷句鑃和一件原始瓷錞于,句鑃与錞于都是吴越文化系统中富有特色的乐器,根据省内外多地考古发掘情况,两者都与礼仪活动有关,可能是吴越地区先民和中原礼乐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器物均为原始瓷质地,原始瓷是越地先民创造的极具特色的文化因素。大湖头遗址出土上述两件明显与礼仪活动相关的器物对于判断大湖头遗址的聚落功能分区,以及其同周边已发现的香山M1大墓及省级文保单位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功能关系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大湖头出土原始瓷句鑃(左)、原始瓷錞于(右)

  大湖头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将为进一步阐释越文化,锚定绍兴越文化中心地位,构建浙江大历史,深入挖掘中华文明优秀基因贡献越城的一份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