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亮相山东博物馆 重现史前聚落形态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考古发现      2022-06-13 10:02:10

  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亮相山东博物馆重现史前聚落形态

市民在拍摄展出的带盖镂空陶豆。孙婷婷 摄

  中新网济南6月10日电 (孙婷婷)玉钺、鹿角叉形杖、鳄鱼骨板、人面纹玉饰品……6月10日,“文明之光——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300多件(套)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首次集中向民众展示。展览汇集滕州岗上遗址最新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展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都邑性聚落形态。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展出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出的鳄鱼骨板。 孙婷婷 摄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展出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出的鳄鱼骨板。孙婷婷 摄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通过4个部分讲述岗上遗址的探索历程、距今5000年左右的古环境气候、城址状况、先民生活,以及以棺椁制度、器用制度为代表的东方丧葬礼制,远古时期的文化交流互动,最后站在世界文明史的角度,阐释以岗上遗址为代表的同时期重要遗址如何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本次展览还在核心区域展出四人一次合葬墓。该墓为土坑竖穴墓,墓口长3.3米,宽3.2米,面积10.56平方米。葬具为三联棺,带有头箱、脚箱及边箱。随葬陶器300余件、玉器15件、骨器6件、石器2件等。陶器多为明器,玉钺多位于墓主腰腹部,年龄、随葬玉钺规格自北向南呈梯次递减。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展出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出的四人一次合葬墓。 孙婷婷 摄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展出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出的四人一次合葬墓。 孙婷婷 摄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朱超介绍说,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滕州岗上遗址发现了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包括夯土城墙、壕沟和高等级墓葬,以及以钺为代表的玉石器、成套成组的陶礼器等。经过考古勘探,岗上遗址揭示的城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这是目前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城址。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岗上遗址恰好对应了距今5000年这个时间节点,是海岱地区以至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的证明。”朱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城址内外发现的两处分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地,具体而微地揭示了海岱地区聚落社会分化过程,家庭、私有制和早期国家起源都昭然可见。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展出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出的人面纹玉饰品。 孙婷婷 摄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展出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出的人面纹玉饰品。 孙婷婷 摄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表示,岗上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我们在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早期国家起源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展现了五千年前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城市、社会分化、权力集中等文明现象,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代表了早期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市民在观看展示文物。 孙婷婷 摄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市民在观看展示文物。 孙婷婷 摄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海岱地区文明起源、社会复杂化开始加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海岱地区文化对外扩张的鼎盛时期,开启了大范围的交流互动。”孙波介绍说,这一时期,大汶口文化向西扩张进入豫东,往南进入苏北、皖北,从而使海岱文化区最终形成。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市民在观看展示文物。 孙婷婷 摄

6月10日,山东博物馆内,市民在观看展示文物。 孙婷婷 摄

  据了解,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并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近些年来山东考古工作者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推进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本次展览为期3个月。(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孙婷婷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