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镜鉴新探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2-06-23 11:34:14

上图:被战火笼罩的中途岛。资料图片

  80年前的中途岛海战,被称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直接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在这场发生于1942年6月的战役中,美军凭借破译对手密码和侦察得力成功伏击日军,一直是被津津乐道的亮点。其实,此战还另有很多细节,值得辩证剖析,以资借鉴。

  时间与空间之辩

  ——日军犯下兵力分散和任务多重的“大忌”,“病根”何在?

  世人普遍认为,日军败北的重要原因,是在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两个方向上分散兵力,赋予在中途岛打头阵的南云忠一航母编队歼敌驻岛航空兵、寻歼敌航母、支援登陆这些多元而矛盾的作战任务,导致其临阵难做取舍。

  其实,日军上述“昏招”只是表象和结果,除前人述及的“轻敌”外,更有深层次的思维因素,即对时间、空间与军事力量这“军事行动三要素”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并不到位。

  解密档案表明,日军坚信,进攻具有政治意义的阿留申和中途岛,均能诱逼美舰队决战;美舰队无论救援这两地中的哪一个,日军位于“外线”的6个编队,依托无线电联络,都能迅速向心合围实施夹击。

  客观而言,日军的布势能较好应对以“天”为计量单位的传统平面海战。然而,在以航空兵为主力的快节奏立体海战中,这种部署就缓不济急。中途岛海战实际交战时间只有约10个小时,美机重创日军3艘航母、锁定胜局仅用了6分钟。

  其实,日军航母编队当时的组织指挥、战机性能和人员技能优势明显:其攻击中途岛的108架舰载机,完成机群编组仅用时15分钟;而美军首波攻击日舰队的116架舰载机,却1个多小时仍未编组就绪,且各机型配合完全脱节。再结合此前珊瑚海海战的经验,日军认为,南云编队足以应对数量相近的敌舰载机;主司对陆攻击的美陆基战机,则不足以实质性威胁高度机动的舰艇。

  日军没有料到的是,此次海战中,美军看似无害的陆基飞机和协同很糟的舰载机,已足以耗尽直接掩护航母的日军战斗机的油料和弹药,并干扰原计划轰炸中途岛的日军航母的反击组织进程。而由于情报不力,日军舰载机挂载武器在鱼雷和炸弹之间来回倒换,直接贻误了战机。当美国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机群发起“致命一击”时,却被只盯着低层防空的日军机群忽视,最终得手。

  战役与战争之辩

  ——日军海上决战“法宝”,对美为何“失灵”?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以海上决战歼灭对方主力战舰乃至舰队,是日海军赢得制海权的不二法门。这也是其发起中途岛海战的深层次逻辑所在。

  中途岛海战后不久,在围绕所罗门群岛的一系列大海战中,日海军凭借尚存的航空兵及鱼雷优势,先后击沉、重创美航母共4艘,一度令美军在太平洋战区陷入“零航母”的窘境。不过,失去“头等战舰”航母后,美国仍能占据战场主动并最终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其强大的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其航空工业能够源源不断研发生产出新锐战机,各类航空俱乐部培养出海量的后备飞行员,工程兵部队则能迅速将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机场跑道整修一新。

  而且,美军在南太平洋依托众多岛屿,迅速形成以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亨德森机场为中心的前线机场群,以陆基战机配合水面舰队的作战模式不断打击日军。日海军战前储备的精英飞行员却被无情地消耗殆尽。

  面对工业化程度更高、综合国力更强的美国,日本妄图通过偷袭和速决战赢得太平洋战争,注定不可能成功。日军即便拿下中途岛,也将很快到达其扩张“边缘”和进攻“顶点”,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进攻与防御之辩

  ——美日航母抗毁能力天差地别,背后有何奥秘?

  中途岛海战后半程,在美机首次打击下幸存的日军航母“飞龙”号,仍单独顽强完成了2次攻击行动,其舰载机更创下俯冲轰炸7投3中、鱼雷攻击4投2中的惊人纪录,却未能彻底击沉美航母“约克城”号。而南云编队旗舰“赤城”号航母仅被直接命中1枚航空炸弹,就彻底丧失战斗力;而其被击沉的4艘航母,自身防空火力据称仅击落1架美机,其余均为舰载机击落。

  事实上,通过珍珠港事件和珊瑚海海战,美军已认识到,航母作为新的“海战王者”,也是敌方的首要打击对象,但其防护能力远不及战列舰、重巡洋舰等传统主力水面舰艇。

  有鉴于此,中途岛海战前,美海军在为航母配备尽可能强大的护卫和警戒兵力外,还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其战场生存力:用二氧化碳气体预先保护航空燃油管路;损害管制训练技能普及化;翻新指挥控制系统,防空火力密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装备雷达以争取更长的预警时间。这与日军形成鲜明对比。

  二战后,日海军将原子弹、雷达以及被称为“变时引信”的高炮VT信管并称为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三大杀器”,后两者都是防御性装备。其实,在磁控管、天线等雷达开发的关键领域,日本当时的技术水平并不落后,但“重攻轻防”的思维定式限制了其雷达的研发步伐。等到雷达全面装备日军主力舰时,太平洋海战已至尾声,日军也回天乏力了。

  中途岛海战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重视和升级防御技术,特别是对新型主战力量的防护,是战争哲学成熟和强者思维的表现。正如孙子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较之进攻武器,有效的防御系统更为复杂和昂贵,需久久为功,更加考验国家的研发实力和战略定力。

作者:海 宁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