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柏举之战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2-08-11 10:31:16

  柏举之战示意图。

  发生在公元前506年的吴楚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争。此战中,吴军采用战略迂回、避实击虚、半渡而击等战法,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兵力,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

  三军疲楚,抢抓战机

  吴国自寿梦继位后开始崛起,并与楚国争夺江淮地区的霸权。吴王阖闾继位后,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齐人孙武为将军,教授兵法,操练队伍,使吴国日趋国富兵强。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攻灭依附于楚国的徐国和钟吾国后,欲乘势大举伐楚。伍子胥认为,吴国若继续征战,势必人疲马乏,且楚国实力仍强,此时伐楚胜负难料。于是,他提出疲楚之策:鉴于楚国政出多门,内部不和,若派一支部队袭扰楚国边境,楚国必全军出动。待楚军前来,再将部队撤回。如此这般车轮战,几年后楚军必定疲惫不堪,那时伐楚才有更大胜算。“疲楚”之计果然奏效。楚军疲于奔命,士气低落;楚国财费虚耗,国力日衰。楚国还因此产生战略误判,认为吴国的军事行动仅仅是骚扰,因而放松警惕,为吴国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创造条件。

  公元前507年,蔡、唐两国国君为报楚国令尹囊瓦的勒索和被拘3年之仇,背叛楚国,与晋、吴两国结盟,使楚北侧失去屏障。公元前506年,蔡国在晋国授意下灭掉依附于楚国的沈国,楚国得知后出兵攻蔡。吴国君臣认为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出兵伐楚。

  战略迂回,攻其不备

  吴王阖闾御驾亲征,以孙武和伍子胥为大将,阖闾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水陆之师3万人,乘坐战船,由淮水逆流而上,直趋蔡境。囊瓦见吴军来势汹汹,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吴军与蔡军会合后,唐国也主动加入。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溯淮水继续西进,欲从楚国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对楚国实施打击。吴国联军进抵淮汭(淮水弯曲处)后弃船登陆,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3处险峻关隘,直插楚国腹地,到达汉水东岸。楚昭王急派囊瓦率军在汉水西岸加强防御,双方隔汉水对峙。

  战争伊始,吴国联军采取弃舟登陆这一战略迂回战术,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吴国善于水战,但逆江而上不仅使自己处于仰攻的不利态势,还会因行舟速度迟缓给楚国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令破敌难度增加。因此,吴国联军果断选择舍舟登陆,通过战略迂回直插楚国腹地,完成对楚国的战略奇袭。吴军不仅赢得战略主动,还达成“致人而不致于人”效果。

  事实上,楚国本可“不致于人”。楚国没有料到吴军如此神速,并未摸清吴军迂回作战之目的,所以有些措手不及。楚昭王急派囊瓦、左司马沈尹戌、大夫史皇、武城黑等人,仓促率20万兵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以阻止吴国联军渡过汉水进攻楚国都城郢城。考虑到吴国孤军深入的弱点,沈尹戌建议由囊瓦率军防守正面,自己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附近),迂回至吴国联军背后,毁其战船,断其归路。而后,与囊瓦所部军队实施前后夹击,消灭吴国联军。囊瓦最初采纳了这一建议。待沈尹戍率部北上方城后,贪功冒失的囊瓦在武城黑和史皇的挑唆下,也担心沈尹戌夺得首功,于自己令尹之位难保。于是,他不等沈尹戌完成部署,便擅自率军渡过汉水与吴国联军交战。囊瓦的贸然出击使得这一战略迂回兼前后夹击的战术无法施展,楚国因此丧失战胜吴国的绝佳机会。

  后退疲敌,半渡而击

  看到楚军主动出击,吴国便采取后退疲敌的战术,主动由汉水东岸后撤,以寻机决战。囊瓦误以为敌军怯战,便指挥楚军大举追击。在小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至大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之间,吴国联军抓住有利时机,多次击败楚军。囊瓦本欲弃军而逃,在史皇的谴责下,只得重整部队,在柏举(今湖北麻城附近)列阵,与吴国联军对峙。

  夫概建议吴王阖闾主动出击,他认为囊瓦不仁不义,楚军上下没有多少人愿为他卖命,只要吴军出击,楚军必然溃败。阖闾并未同意,但夫概仍坚持发动进攻。他率领5000人前锋部队突袭楚营。楚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阖闾见夫概攻击得手,乘机以主力投入战斗,楚军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战死,囊瓦逃奔郑国。

  至此,双方将领在此战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伍子胥、夫概等人有勇有谋,谋划精当,决胜千里;囊瓦刚愎不仁,贪功冒失,最后弃军逃亡。《孙子兵法》曾强调将领对战争的重要作用,“将孰有能”可成为“以此知胜负”的重要依据。此外,囊瓦的刻薄寡恩使得士卒离心离德,从反面印证了“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的道理。

  柏举之战获胜后,吴军紧追不舍,不给楚军以喘息之机。吴国联军在清发水(今湖北安陆附近)追上楚军,阖闾本欲立即发起攻击,但夫概认为,“困兽犹斗,况人乎?”楚军陷入绝境将拼死作战,很可能打败吴国联军,不如放他们渡河,自己半渡而击。阖闾听从这一建议,待楚军渡河近半时发起进攻,再次打败楚军。夫概的半渡而击在《孙子兵法》中也有迹可循,它体现“围师遗阙,穷寇勿迫”的道理,避免出现敌军“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情况。

  正是这一系列精妙的战术计谋,使吴国联军以弱胜强,连败楚军,最后顺利攻入楚国都城郢都。由于孙武作为将军参与了柏举之战,使得此战在诸多方面展现出《孙子兵法》的光辉,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相关链接

  战略迂回

  战略迂回是进攻战中经常使用的战术,指在行军或进攻时放弃常规路线和方式,选择敌人意想不到的路线和途径达到目的。此战术常与战略包围、前后夹击配合使用,以达出其不意之效,实现战略奇袭、阻敌增援、杀伤敌军有生力量的目的。此战法对军队的纪律性、灵活性、机动性等均有很高要求,多数情况下需要迂回部队与其他部队的紧密配合方可完成任务。西汉时期霍去病北伐匈奴的漠北之战、蒙古灭南宋之战等,都采用了战略迂回的战术。


作者:于涌泉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邓芳华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