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2022年文化年终策划之遗产保护

2022年,我国遗产保护成果丰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良渚古城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开放;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北京万寿寺修缮完成;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竣工;尧舜禹遗迹图出版……

国图馆藏“天禄琳琅”修复

国图馆藏“天禄琳琅”修复

部分修复成果的展示。(来源:中新网)

  历时8年之久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1月7日在北京正式宣布结项。这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家图书馆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书。虽为清宫珍视专藏,但从建立直至20世纪50年代,火、盗、兵、蠹等磨难致使藏书大量损失,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见影踪,存世的600余部主要存藏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详文】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杭州复建德寿宫。郭其钰 摄(来源:中新网)

  历经近两年的修建,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11月中下旬对公众开放。位于浙江杭州的德寿宫遗址是南宋临安城内一处重要的宫苑遗址,曾有宋高宗、宋孝宗等在此居住,宫殿与园林并置,是江南园林的集大成作。1984年德寿宫遗址首次被发现,先后经历四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2020年12月,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建设正式开工,依托考古遗址,采取了室内展示展陈、数字化展示、遗址模拟展示等手段,系统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全貌。>>>详文

布达拉宫珍贵古籍文献普查

布达拉宫珍贵古籍文献普查

布达拉宫。(来源:新华网)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自2018年底启动以来,各项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西藏已编制完成布达拉宫古籍文献(贝叶经)保护利用项目总体规划(2019-2028年),完成库房藏3499函49000余册1230余万叶、殿堂藏4739函古籍文献的建档登录,完成永乐版《甘珠尔》等古籍文献的病害调查和报告。>>>详文

“京西小故宫”万寿寺修缮完成

万寿寺修缮

万寿寺内景。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来源:中新网)

  素有“京西小故宫”美誉的北京万寿寺9月16日重新对公众开放。本次开放,万寿寺内的北京艺术博物馆设五个基本陈列,展示馆藏各类文物精品35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0余件。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建、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1987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在万寿寺“安家”;2017年,为迎接万寿寺历史上第五次大型修缮工程,北京艺术博物馆闭馆,本次修缮施工面积超9000平方米。>>>详文

良渚古城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开放

良渚古城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开放

良渚古城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来源:新华社)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虎岭遗址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位于古城西北方向。整个水利系统的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此次展示的是老虎岭水坝遗址剖面,其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口位置。遗址公园里,这段水坝剖面外被加装了加热玻璃材料的保护罩,还安装了土壤温湿度探头。>>>详文】 

“数字敦煌”进展

  “敦煌遗书数据库”

  敦煌研究院“敦煌遗书数据库”8月19日正式上线。作为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该数据库内容涵盖敦煌文献的基本信息、数字图像、全文录文和相关研究文献目录等4个部分。数据库同时提供各类文献的全文检索和图文对照浏览。敦煌遗书指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公元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等,是研究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等的重要研究资料。>>>详文

  敦煌“数字藏经洞”

敦煌“数字藏经洞”

  2018年8月,数字化采集后打印展出的大幅高保真莫高窟复制壁画320窟散花飞天亮相敦煌。杨艳敏 摄(来源:中新网)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敦煌藏经洞及其出土的约六万件文物将“重现”在人们面前。6月15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互动娱乐合作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同探寻文化遗产展示的新技术、新模式。“数字藏经洞”是实验室的首批项目之一。实验室将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手段,以1:1的比例还原敦煌藏经洞,同时让已流失海外或进入博物馆的文献在洞窟中“重现”。敦煌研究院收藏的001号文献《归义军衙府酒破历》将是最先“重现”的内容。>>>详文

尧舜禹遗迹图相继出版

  《中国禹迹图》(2022版)

《中国禹迹图》(2022版)

大禹陵。(来源:中新网)

  4月19日,《中国禹迹图》(2022版)和《日本禹王遗迹分布图》《韩国禹王遗迹分布图》以及《日本韩国禹迹考释》在浙江绍兴发布。其中,《中国禹迹图》(2022版)已完成制图。该图以全国、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选择和禹相关的山川、寺庙、文化遗产遗存遗迹,共收集近千处,其中选择有代表性的350处作为2022版进行发布。大禹是中华民族治水英雄,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为进一步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千百年来,中国学者不断探寻和保护中华大地上的禹迹。如北宋时期,曾有《禹迹图》问世。>>>详文

  《浙江尧舜遗迹图》

《浙江尧舜遗迹图》

《浙江尧舜遗迹图》正面。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供图(来源:中新网)

  10月,《浙江尧舜遗迹图》(审图号浙S〔2022〕41号)发布,这是以省份为单位的尧舜文化遗迹地图,意味着浙江在尧、舜、禹文化研究领域迈上新台阶。尧和舜是上古时期的圣王,位列“三皇五帝”之中,所谓“尧天舜日”。尧开创了人类远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象征。舜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被后人尊为“百孝之首”“文明之源”。>>>详文

马王堆汉墓纺织品清库

马王堆汉墓纺织品清库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湖南省博物馆供图(来源:新华社)

  湖南省博物馆4月21日完成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系统性清库,将仓库内未入账的所有文物有序编号,共清理出藏品21000余件。其中,纺织品库19000余件,漆木器库1700余件。最新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缺。>>>详文

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整理出版的部分出版物。国家图书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于2012年正式启动的“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十年后已建成东京审判资源库、日本细菌战资源库、革命历史文献资源库等专题特色资源库。“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研讨会”日前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在文献普查方面,“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目前已累计汇集国家图书馆及41家民国时期文献普查成员馆的书目数据30余万条、馆藏数据70余万条,这些普查成果通过“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发布,免费提供公众查询使用,满足社会各界便捷利用文献需求和业界编目人员查询套录书目信息需要。>>>详文

山西平遥古城61处受损城墙修缮完工

平遥古城61处受损城墙修缮完工

修缮人员采用宋代《营造法式》里记载的“桢干筑墙法”。平遥县融媒体供图(来源:中新网)

  11月4日,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因持续降雨受损的61处城墙修缮完工。距离古城墙遭受严重雨情,已过去一年之久。2021年10月2日至7日,山西多地遭遇强降水天气侵袭,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此次平遥古城墙的修缮沿用宋代《营造法式》里记载的“桢干筑墙法”,将黄土与生石灰按照3:7的比例配制夯土料进行夯筑,既可保证夯土的强度又可呈现城墙的原貌。>>>详文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竣工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竣工

  7月21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因“大修”搭建的脚手架正式开始拆除。阚力 摄(来源:中新网)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渗漏水治理与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7月21日正式竣工。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龙门石窟,盛于唐,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2021年12月,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搭建脚手架6900㎡。据悉,此次工程重点主要包括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工程。即根据奉先寺地质状况、裂隙分布、渗漏水病害发育程度等因素,对奉先寺西壁、南壁、北壁和周边区域进行治理;对奉先寺壁面和周边山体危岩体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体的稳定性。>>>详文

大足石刻“广大寺”启动修缮工程

大足石刻“广大寺”启动修缮工程

广大寺启动修缮。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经过历时两年的前期准备,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寺日前正式启动修缮工程。此次修缮将针对寺院山门、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古建筑,采取屋面揭顶维修、补配脊饰、更换木构件、剔补墙面、油饰、白蚁防治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寺院古建筑及其院落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可能恢复建筑的原貌和功能,使其能够延年益寿,保护修缮工程计划于2023年5月完工。>>>详文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出版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出版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出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供图(来源:中新网)

  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编纂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古籍保护与研究重要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意义。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多有版本价值突出者;该图录还收录20部宋元善拓、百余种明清文集和多种特色版本,其中黄培芳、陈澧、康有为等广东名人手稿,乃海内遗珍,颇具文献价值。>>>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