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三星堆新年又上新了 跨坑文物合体背后几多奥秘?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01-05 09:42:29

考古学家用数字三维模型技术合成的文物图像。(图源:新华社)

考古学家用数字三维模型技术合成的文物图像。(图源:新华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神秘的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每一次发掘研究都会引起人们对它神秘历史的好奇。新年伊始,三星堆再次上新!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兽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拼对成功,历经三千多年,两件跨坑文物终于再度重逢。

顶尊跪坐人像和青铜神兽跨坑合体

据新华社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三星堆3号“祭祀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和8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近日经考古和文保人员清理研究以后,用三维扫描技术成功实现了拼对。

两件文物均在三星堆遗址新一轮“祭祀坑”发掘期间出土。其中,顶尊跪坐人像造型奇特,人像呈跪坐状态,双手交叉合拢,头顶有龙形饰件的青铜尊,通高达1.15米。这件将人与尊组合为一体的大型青铜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属首次发现。

3号“祭祀坑”铜顶尊跪坐人像。(图源:新华社)

3号“祭祀坑”铜顶尊跪坐人像。(图源:新华社)

而青铜神兽长达1米多,重量近300斤,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最大神兽。神兽大头、细腰,四蹄带有纹饰,被认为是多种动物形象杂糅后得到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巨大的青铜神兽在出土之时,头顶就已经站立了一个青铜立人,似是负责祭祀的巫师形象,如今相当于发现这个超级壮实的神兽不仅头顶站了人,背上还驼了人,背上驮着的人头顶还顶有盛着祭祀贡品的青铜尊。

8号“祭祀坑”青铜神兽。(图源:新华社)

8号“祭祀坑”青铜神兽。(图源:新华社)

  神兽是大地的代表,人是祭祀者,人顶尊代表着祭祀者对神和祖先祭祀的诚意。神兽顶人、人顶尊形象在三星堆的反复出现,再现了三星堆古蜀祭祀场景,反映了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对世间万物、天地宇宙的认识,同时也体现出中原文化和古蜀文化因素的融合。

三星堆发掘历史上第二次完美合璧

三星堆顶尊跪坐人像和青铜神兽拼对成功,是三星堆发掘历史上的第二次。2022年6月14日至16日,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新发掘成果的最后一轮直播圆满完成,最后一天更是掀起了一个小高潮:8号坑新出土的顶尊蛇身神人像与1986年2号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穿越数千年时光再度合体。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认为这件充满想象力的珍贵文物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为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中为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右为拼对成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图源:新华社)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为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中为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右为拼对成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图源:新华社)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表示,自从鸟足曲身顶尊神像成功拼合之后,负责相关研究和修复工作的专家们都会格外留意各坑不同文物之间的拼对可能,“这个顶尊跪坐人像和立人大神兽的拼合,是第二次意义重大的成功拼对。这种顶尊人像骑在神兽背上的组合,在三星堆遗址此前出土的所有文物中不曾见过,也让我们觉得非常神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此次拼合作业中,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了数字三维模型技术,创新了保护、研究文物的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扫描,然后利用三维模型在电脑上进行虚拟拼对,这个新方法不仅能避免现场挪动文物可能造成的损伤,还能保证数据精准,让拼对研究更加便捷了。”

据了解,目前这件文物尚未完全复原,不少细节仍有待研究。有专家判断,其主体上应该还有别的组成部分。未来考古学家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对更多三星堆出土文物进行拼对复原。

三星堆遗址俯瞰图。(图源:新华社)

三星堆遗址俯瞰图。(图源:新华社)

三星堆遗址见证中华文明多元灿烂

三星堆是古蜀先民创建的古蜀国都邑,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三星堆得名于清代嘉庆年间《汉州志》“广汉名区,雒城旧壤……其东则涌泉万斛,其西则伴月三星”。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1934年,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对三星堆进行了历史上的首次发掘,由此拉开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序幕。

1986年,我国在三星堆“祭祀坑”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发掘了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

2019年,三星堆遗址被纳入到了考古中国和四川省古蜀文明与传承项目,考古队员在1、2号“祭祀坑”的旁边,又先后发现了六个“祭祀坑”,这就是后来的3号至8号“祭祀坑”。2020年9月,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工作重新开启,它对世人想象力的刷新也随之启动。

三星堆遗址发掘至今,向世人展示了其璀璨夺目而又神秘诡谲的青铜和城市文明,但也带来更大的谜团。考古工作者通过碳14测年等现代科技手段,测算出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800年至2600年,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年之久,但仍不能确定它突然消失的原因。水灾、战争、迁徙等种种推测都有可能,却都没有足够历史凭证,始终停留在推测上。

此外,我们还没有找到古蜀国的文字,这对于考古研究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之前,考古学家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支金杖,上面刻着鱼、鸟、人的图画,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象形文字。但整个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人工刻画符号只有寥寥几个,离文字的概念太遥远了。

三星堆遗址还有很多谜团待解,但是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有力地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对于三星堆文明的探索没有止境。三星堆古国从哪来?又为何突然消失?古蜀文明是否有文字?三星堆到底还有多少青铜器残件可以拼合?不同的青铜器残件有多少种排列组合?这些谜团的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网、成都商报、国家文物局)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