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东山岛保卫战在这里打响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08-04 17:28:26

  松柏长青

  ■邵景院

  东海之潮,拍石卷浪。远山草木葱茏,道路两侧葳蕤花木漾动着亚热带季风滋养的新鲜绿意。大自然必定是花费了特别的心思,才将这座位于祖国东海的岛屿塑造似一只两翼张扬、翩翩欲飞的蝴蝶形状。由此,它也得了一个诗意灵动的别称——蝶岛。这就是东山岛,70年前,东山岛保卫战在这里打响。

  这是一座英雄的海岛。明朝名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驻兵铜山古城,明末郑成功为收复台湾操练水师,清朝康熙年间施琅出兵统一台湾,都是在东山岛。

  1953年7月16日拂晓,国民党陆海空军1.3万余人偷袭东山岛。南路之敌从亲营、白埕登陆攻占庙山,北路之敌从湖尾登陆攻占城关。大型运输机满载敌人的伞兵,向东山岛西北部的八尺门渡口空降。然而,此时驻守东山岛的只有人民解放军公安第80团的两个营及水兵师1个连共千余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来犯,守岛官兵临危不惧、浴血奋战、死守阵地,直至增援部队赶到,将来犯之敌全部赶出东山岛。

  东山岛保卫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士气。正如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东山岛保卫战:“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及蒋残匪帮袭扰计划……”从抗美援朝战场到保卫东山岛的战斗,英雄儿女在相距上千公里的两个战场展现出相同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

  1953年7月17日下午,战士张学栋所属“泰安连”二排奉命歼灭214高地负隅顽抗的敌人。敌人凭借堡垒,居高临下集中火力封锁我军冲锋道路。眼看战友伤亡越来越多,此时已身负重伤的张学栋扑向地堡,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火力,成为像黄继光一样奋不顾身的战斗英雄。还有掩护部队转移时不幸胸部中弹、拼出最后的力气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战士黄飞龙……

  怀着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和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我们驱车前往烈士陵园拜谒。烈士陵园位于石坛村的一座小山丘上,从远处就能看到巍然屹立的“东山战斗纪念碑”。苍翠的松柏伫立在纪念碑广场两侧。烈士墓旁,三角梅正开放得热烈,如同燃烧的火焰。我缓步走在烈士陵园。一座座墓碑,镌刻着鲜红的五角星和烈士的姓名籍贯、所属部队。我静静地读着碑文,注意到烈士墓碑上朱漆描画的风格各异,有的笔法还略显稚嫩。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岛上的孩子们每年清明都会来为烈士扫墓、描红墓碑,那些略显稚嫩的笔法正是出自年幼孩子之手。这时,我觉得那些描画更加生动起来,仿佛看到孩子们手持画笔和颜料俯身认真描摹的模样——他们让被风吹雨刷的碑文再次鲜艳起来。

  英雄的东山岛,养育了英雄的东山人民。战斗中,涌现出了“一把菜刀夺机枪”的村民林大富、“海防战士的妈妈”刘杏、“英雄八少年”等众多东山人民支援解放军战斗的动人事迹。

  在东山保卫战纪念馆,我读到一个关于“两桶水”的故事。战斗打响后,在坑北村附近的200高地,敌我展开激烈的攻守战,从清晨一直打到下午3点。正值盛夏酷暑天,战士们滴水不沾、口干舌燥。这时,坑北村妇女杨阿来挑着两桶水,冒着枪林弹雨向山头跑来。当她快到我军阵地时,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左腿,杨阿来不顾受伤和疼痛,仍挑着两桶水向前走了十几步。战士们一边集中火力掩护杨阿来,一边跳出壕沟来接应。杨阿来得救了,干渴得嗓子冒烟的战士们也喝到了水。

  离开烈士陵园时,我遇到了前来凭吊战友的刘生高老人。他是参与东山岛保卫战的众多战士之一。今年89岁的刘生高老人曾在广东当兵,东山岛保卫战打响后随部队前来东山岛支援作战。我们和老人一起来到了当年战友们并肩作战的八尺门渡口。老人激动地用拐杖指着远处的山头说:“我们的部队当时就是在那边,用迫击炮轰击渡口的敌人。当时这些山没有树木,都是光秃秃的……”

  刘生高老人还讲述了他亲历的军民鱼水情故事。1953年7月16日,刘生高所在部队从广东赶赴东山岛支援作战。当时,全团没有一辆汽车,重型武器由马车拉着,官兵携带较轻的武器装备徒步行军奔赴东山岛。行军途中,他们遇到了一辆运送货物的货车。驾驶员询问得知他们是要上前线作战,就主动原地卸下货物,把部分战士和重武器运往前线……刘生高老人说,当时还有很多老百姓和民兵参与救护,他们用担架往山下抬伤员,担架不够了,民兵们就去背回那些腿受伤的伤员。当地很多妇女也参与进来,为伤员们喂水。有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婆婆,看到妇女和民兵都在帮助抢救伤员,就回家煮了20多个鸡蛋送给伤员吃。伤员说,我们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的东西。老婆婆流着泪劝说,“你们是为了保护我们才受伤的,我们刚刚分到土地,如果国民党回来了,我们的土地又会被地主夺回去。吃几个鸡蛋不要紧的……” 刘生高老人动情地说:“当时老百姓给了部队很大的支持。”听着老人的讲述,英雄的东山人民在我心中更加高大起来。

  从烈士陵园出来的路上,我遇到一位手捧鲜花的小姑娘在妈妈的陪伴下前来献花。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我被东山人民接续传承的英雄情结深深触动。当我转身再次仰望烈士陵园中巍然屹立的纪念碑和苍翠松柏时,我注意到了它的门牌——英雄路5号。这里,安息着东山岛保卫战中牺牲的英雄,也寄托着东山人民对英雄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