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回民支队》书写抗日英雄传奇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1-08 17:08:33

  书写抗日英雄传奇

  ■胡小剑 华 山

  长篇小说《回民支队》,是根据抗战期间战斗在冀中平原上的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回民支队的真人真事创作的,而且这部作品是由一部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改编而来的。1959年,回族作家马融以回民支队的抗日活动为背景,参与创作电影《回民支队》。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回望历史,将红色主题故事与抗战历史结合起来,塑造了马本斋这个忠诚坚毅、大智大勇的抗日英雄形象,使这段革命历史获得广泛传播。2013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回民支队》的故事编撰成书,才有了这部长篇小说。

  《回民支队》是一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优秀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成果,塑造了“回民支队”这个少数民族英雄集体形象,反映出少数民族同胞经过革命烈火的淬炼,激发了自身革命的自觉性。作品讲述了回民支队的成立缘起,并以马本斋个人的成长转变为线索,以点带面地讲述了回民支队由民间武装力量成长转变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过程。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回族青年马本斋在家乡冀中平原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抵抗日本侵略者。后来,马本斋率领这支队伍参加了八路军。从此,回民支队成为一支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回民支队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在冀中平原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机动灵活的作战,历经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

  主人公马本斋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由觉醒到觉悟的过程。在旧军队里的一段经历,使马本斋深深感悟到旧军队的腐败没落,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回族的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当共产党员刘文正找到马本斋商谈联合抗日时,他毫不犹豫地率部加入八路军,任冀中回民支队的司令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回民支队的第一任政委郭陆顺到任时,马本斋高兴地说:“政委就是党代表,有了党的直接领导,回民支队就能建设成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

  回民支队战斗频繁,初时仅靠回族群众补充兵员,后经冀中军区批准,也吸收汉族青年加入。加强部队的民族团结,就成为回民支队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支队规定:一切均严格按照回民的风俗习惯执行。政委郭陆顺是汉族人,他带头遵守这个规定,受到官兵的爱戴。1942年,郭陆顺在对日作战时牺牲,时年28岁。马本斋曾规定,回民支队有再大伤亡也不许哭,但郭陆顺牺牲时,马本斋不禁失声痛哭。新中国成立后,郭陆顺的遗骸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正是由于回民支队的出色表现,冀中军区要求各部队“向回支看齐”,中央军委颁令嘉奖马本斋,毛泽东称赞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2月,马本斋逝世,党中央在延安为他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写了挽联。朱德称马本斋母子为“汉回各族模范,母子两代英雄”。1944年,回民支队开赴延安,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平津战役后,回民支队被改编为河北省军区独立警备2团。

  作品还精心塑造了马本斋母亲这一英雄母亲形象。马母教导儿子马本斋,办事要大公无私,对日本侵略者要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当敌人逼迫马母劝马本斋投降时,马母给敌人以严厉痛斥,最后绝食而死。简洁生动的故事叙述,将一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英雄母亲形象塑造了出来。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