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梁晓声等文化名家共论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4-01-23 09:19:01

光明网讯(记者邱晓琴)1月20日,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晋,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以及梁晓声、何向阳等作家、评论家和近10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参加了会议。

梁晓声等文化名家共论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中国诗歌学会是我国从事于诗歌创作、理论研究、学理建设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近年来,中国诗歌学会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为准则 ,先后开展了“新时代诗歌十年”的理论研究、发起了“新时代大学生诗歌行动五年计划”“新时代诗歌火炬传递行动”等工程。

梁晓声等文化名家共论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

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山在主持座谈会时表示,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歌学会要以诗歌文化为心,努力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实处、落实到诗歌的细枝末节。

与会专家学者由“中华文明现代化”出发,围绕“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这一议题作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其中,梁晓声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现代诗人羊令野的《红叶赋》为座谈会“热场”,为座谈会奠定了全新的维度和向度,使座谈会与会代表的论点、论述、论据更为求新、求真。

在发言中,陈晋指出了中华文明的“中华是一种民族性的表达”“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现代化”等四个关键点,他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该是属于中华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和文明,相互之间可以沟通、进化的关系。

张清华在中外诗歌理论界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发言于“体会”中给人以遐想,引起了在座同仁的响应:文明是总体性的名词,而文化是一个具体性的名词。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最古老而又最具有持续性。

树才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被誉为外交官诗人,两次荣获法国骑士勋章。他紧接着张清华的发言坦陈:文化是具体的,文明是总体的,从古诗词到现代诗,变化的是诗体,但最重要的要素始终不变。古诗包含着的“现代”因子,值得每一个写现代诗的诗人去体味、挖掘。

梁晓声等文化名家共论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

“文明是民族的掌纹、标识。”张颐武教授强调,文明是一个共识的形态,由于自我的差异形成了具象的差异。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在文明形态上古今都是一致的。诗歌是一个连续体,新诗和旧诗并不存在一个决然的界限,天人就是文明,古今就是文化。

与会者谈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对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进行诗意表达,要求诗人们赓续中华文脉,接续民族传统,激活古典底蕴,在汲取古代诗歌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懂得向优秀的世界诗歌学习,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格局中不断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大家表示,诗歌对中国人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可以从诗教入手,将诗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结合起来,用诗歌保存时代的情感、精神,从而谱写当代诗歌新华章。

李敬泽最后指出,诗歌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在中华文明的宏大视野中探讨和领会诗歌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诗歌的发展是多路径、多方向的,具有多种可能,新时代诗歌要积极融入新思想、新情感和新生活,这是我们在诗歌领域的文化使命。

文章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