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纪录片《朝鲜停战谈判》——
追寻历史智慧 彰显正义必胜
■韩 雯 迟 鹏 李 侠
文献纪录片《朝鲜停战谈判》中“中方代表离开会场,向附近帐篷里坐镇指挥的李克农报告”的动画画面。节目组提供
近期,4集文献纪录片《朝鲜停战谈判》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从谈判视角切入抗美援朝战争,通过珍贵史料和丰富的视听语言,再现了朝中代表团与所谓“联合国军”代表团的停战谈判。
该片第1集《为了和平》阐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内政外交的状况,美方的一封封电文记录着总统大选进程等,展现出我方将强大敌人拉到谈判桌前的艰难程度。《为了和平》立足朝鲜停战谈判发起的缘由,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历经5次战役后,中朝军队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区域——“朝鲜停战谈判”成为可能,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该片抽丝剥茧呈现了5项谈判主题,勾勒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艰难曲折历程。第2集《边打边谈》讲述了关于军事分界线的谈判。谈判前,美方称自己“到处寻找谈判机会”。但当坐到谈判桌前时,他们又拖延干扰破坏谈判。他们一边在谈判桌上提无理要求,一边在战场上妄图对中立区进行破坏,致使谈判陷入僵局。本集呈现了一次长达132分钟“静默谈判”的情节,双方代表虽没有发言,但展开了一场暗流涌动的心理较量与意志对决,场面扣人心弦。第3集《坚守正义》讲述了关于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与休战具体安排的谈判。谈判中,朝中代表团驳斥了所谓“联合国军”代表团提出的“不准朝方修建飞机场”和“后方自由视察”等无理要求。在前线,志愿军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打响了气壮山河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以打促谈,促使这项谈判达成。第4集《人民的胜利》讲述了陷入僵局的战俘问题。美方试图在战俘中展开心理战,以意识形态、心理战术等手段抹黑中国和朝鲜。当美方准备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中关于优待俘虏的规定时,前线志愿军将士奋勇战斗的士气燃起:既然美方不讲人道,反复试探,那志愿军就继续打下去,一直打到完全胜利!1953年1月到4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歼敌5万余人,反登陆作战准备顺利完成。至此,美方除了再回谈判桌已别无选择。这场关于战俘的谈判从1951年12月开始,直至1953年6月达成,是谈判中耗时最长的博弈。最终,热爱和平、维护正义的人民用热血与坚毅书写了伟大胜利。
该片通过18位亲历者口述历史,结合丰富翔实的历史影像和文献,让观众在时空交错中,走近谈判一线。如《边打边谈》中,时任朝中代表团机要员范海保回忆了1951年8月的一晚,美军侵入开城中立区会址,在朝中代表团住所上空施行轰炸。“我们正在发报联络,突然响起地震似的轰隆声,电台都跳了起来……”往事历历在目,老战士的愤怒情绪难以平复。
由于朝鲜停战谈判大部分过程不允许拍摄,为呈现谈判中的激烈对决,该片采用了插画与动画的方式,对谈判现场、电文请示等多个历史细节进行刻画。如《边打边谈》的“静默谈判”中,为表现双方谈判代表团的较量,观众首先看到的是毛泽东致电李克农的电报动画,“我方在目前必须坚持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主张,并以坚定不移的态度,驳回其无理要求”,凝重音乐叠加打字机音效,让无声电文听来振聋发聩。随后映入观众眼帘的是谈判现场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发言的影像画面,他强调:“坐在这里开会,不是夸耀自己的军事力量,而是来谈判停止战争。”此时,一组谈判现场的情节动画,以分镜形式再现了美方一名中将的狂妄发言,朝中代表团陷入了沉默,以及心存疑虑的中方代表离开会场,向附近帐篷里坐镇指挥的李克农报告。这些流畅生动的史实情节插画、动画配合谈判影像,以写实的画面风格、低饱和度的色彩调性,塑造了朝中代表团的睿智群像。这些插画和动画风格硬朗、庄重、沉稳,既符合历史场景,也有效提升了该片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纵观《朝鲜停战谈判》,观众还可以从中看到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与谈判中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大国风范。片中提到,“李克农同志有一句比较典型的话,不能以我们为主,因为朝鲜问题,归根结底是朝鲜人民的事”。这句旁白背后,彰显的是中方不仅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始终秉持正义立场,所有决定、行动都着眼于朝鲜的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朝两国在这场战争与谈判中齐心协力、精诚合作的基石,也是中国秉承至今的大国责任。
朝鲜停战谈判时间之久、难度之大、过程之反复,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勇气。时至今天,回顾这场谈判历程,依然意义深远。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