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官陡门奇袭:深入敌人心脏的袭击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5-23 10:49:02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游击战争是一般地用袭击的形式表现其进攻的。”1939年1月18日至21日,粟裕亲自指挥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一部,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迂回穿插到敌人的心脏地区,出其不意地歼灭了芜湖近郊官陡门据点的敌人,极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战信心。

侦察地形,摸透敌情

周密的侦察是袭击成功的先决条件。为了有效地消灭敌人,我军使用了一切可能的侦察手段,全面了解敌情、地形等各方面的情况,基本上摸准了敌人的活动规律。

日军侵占芜湖后,在官陡门街道建立了重要军事据点。根据战前侦察,建筑在河两岸堤埂上的官陡门街道,不到100米长,却派遣了300余名伪军在此驻守。两岸之间,只有大约一米宽的板桥贯通。据点周围修筑了三层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铁丝网内还挖有掩蔽的战壕。官陡门据点周围百余里,全是河网和湖泊,河沟纵横交叉。在这百余里的河网地区,只有两条路可以直达官陡门,说是“直达”其实还需要渡过好几条深不可涉的河流。所以,要潜入据点,就非坐船不可。

在官陡门周边,日军修建的据点星罗棋布,构筑起犹如棋盘的严密封锁线,是一个极其险要的地方。官陡门据点,恰好就在棋盘中心位置,“和象棋盘中心卒前边的渡河点一样”。潜入据点的途中,必须经过青山、黄池两个敌人据点的中心线。青山、黄池两个据点,像是棋盘上东西两端的两个炮位,在距离官陡门据点50里左右的侧后方,威胁着我们的队伍。这两个据点之间,有一条长约40里的宽阔堤埂,敌人可以从侧后方包抄过来,截断我军的唯一归路。靠近官陡门据点的芜宣铁路沿线,像是棋盘两岸的卒子线,每隔5里就有敌人的据点。街道南八里的永安桥、北十里的年陡门等据点,都有数十敌人驻守。“敌人西南北三面各据点的增援部队,在半点钟以内,可以完全赶到。”此外,附近的敌机也可以迅速飞临上空扫射轰炸,官陡门据点还在敌人的炮兵射程范围之内。所以,官陡门是敌人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敌人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正是我们最容易得手的地方,这就是战争的辩证法。

秘密行动,隐蔽近敌

隐蔽近敌是袭击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达到攻敌不备、出奇制胜的效果,我军采取了极为巧妙的秘密行动,例如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夜间行军等方法,去欺骗和迷惑敌人。

在侦察清楚敌情和地形之后,我军集中时间作了战斗动员和军事演练。从1939年1月10日开始,我军就在参战部队中进行动员,鼓舞士气和斗志,并围绕提升近战夜战能力,进行了白刃战、河川战、街市战和夜战的演练。1月18日凌晨,为了不被敌人发觉,粟裕亲率部队乘着夜色,冒着细雨行军,徒步走了50里路,到达预定地点隐蔽宿营。19日下午,部队不声不响地上了船,突然向西渡过丹阳湖。翻过堤埂后,部队又改乘船沿水道西进,午夜12时后到达预定地点,此地距离官陡门还有70余里。为了封锁消息,部队必须利用一夜时间赶到目的地。所以,部队要在此地隐蔽集结,等到20日夜继续行军。

20日下午5时,部队集结出发,乘着天色渐渐变黑,快速行军了30里路左右,到达了黄池和青山两据点中间的亭头镇。为了掩护我军归路安全,担任后卫的部队派出兵力,分向南北逼近敌人的黄池和青山两据点。主力部队继续搜索前进,晚上10时到了大闸,遇到了河流的阻隔。为了不惊动敌人,部队派人在村外找来两只木船,一只仅可乘3人,另一只可乘10人左右。为了加快渡河速度,把船用绳索连起来,两岸用人力牵拉。整个部队渡过河,原先计算起来需要4个小时,但是实际用了不到两个半小时。渡河后,部队急速行军,此时已是21日凌晨2时,离目的地还有十七八里路程。为了避免再次被河流阻隔,粟裕决定部队多绕10里路,从靠近头道桥据点两三里的地方通过。我军指战员冒着严寒,又足足跑了20里路,安全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21日凌晨4时,部队赶到了离目的地只有3里的王石桥。我军已深入敌人的心脏地区,而此时的敌人丝毫没有发觉。

突然进攻,迅速歼敌

战斗的速决战是袭击成功的重要一环。我军像疾风一样行动迅速,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发动猛烈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很快解决了战斗。

按照作战任务安排,粟裕率领主力过桥,沿扁担河西岸北进,绕向西方,由芜湖方向的道路打过去,另一部沿扁担河东岸北进,完成对官陡门据点的包围。我军突击队在离敌人不到30米的地方,正想拉开据点的障碍物时触响了敌人的警钟。随后,我军就发起了猛烈进攻,“手机枪、花机关、轻机关、驳壳枪一齐开火”,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令敌人胆战心惊。不到一分钟,攻击部队就冲破了铁丝网。敌人见状四处逃散,伤亡惨重。我攻击部队猛冲猛打,快速冲进街中,顺利夺到木桥,接着冲过河东,攻占了伪军司令部。扁担河东岸北进的部队也冲破了敌人的铁丝网,夹击着敌人的侧背。

敌人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很快就溃不成军。官陡门奇袭,从开始攻击到解决战斗,仅仅用时8分钟左右,连清扫战场总共用时20分钟。我军大获全胜,除了击毙和逃散的敌人,仅是俘敌就有57人,缴获“步枪六七十支,短枪十多支,机关枪四挺,其余手榴弹、子弹、军用品,更不计其数”。官陡门奇袭鼓舞了江南人民抗战的信心,从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新四军,是天神,一飞飞到官陡门。黑头鬼子呼呼睡,阎罗殿上已点名。”


作者:汤春松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转自: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