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亦是大英雄
■孙现富

我们这一辈人都是读着《小英雄雨来》《英雄王二小》等红色经典成长起来的。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我想起了“小英雄雨来”,也更加怀念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管桦。他是《小英雄雨来》的作者,也是一名抗战老兵。
管桦是河北丰润人,他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冀东抗日部队当宣传干事,曾入华北联合大学中文系学习。后来,他以冀东地区的真实事件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小英雄雨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
小说塑造的小英雄雨来,实际上是抗日战争时期众多冀东少年儿童的缩影。在这一形象中,管桦也融入了自身的经历。他的童年是在唐山还乡河畔的一个小村庄度过的。小时候,他经常与小伙伴们在河里嬉戏。抗战爆发后,他便开始给八路军、游击队送鸡毛信,上树瞭望,传递情报。小说中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以及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都是他曾经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童年经历。所以,《小英雄雨来》也是管桦对故乡、童年和抗战岁月的深情回忆。
很多年后,管桦在回忆自己创作《小英雄雨来》的经历时说:“抗战时期,全国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不仅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也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以重生。我应当凭自己的良心,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描写那个时代儿童团员的爱国精神,教育下一代。”
创作《小英雄雨来》之前,有两件事对管桦影响很大。一年春天,管桦途经丰润县上水路村时,遇到鬼子来“扫荡”。转移途中,一个小男孩见他身着八路军服装,便跑过来拽住他的衣襟要求参加八路军。管桦说:“八路军不能背着小孩打鬼子!”小男孩说:“今儿个高低是跟你去当八路军了,就兴你们大人抗日救国……”见孩子拽着衣襟不放,管桦无奈地说:“得让你妈妈送你来,八路军才能要。”趁着孩子寻找妈妈时,管桦才得以“逃脱”……
还有一次,在1945年夏秋之交,冀东军区的八路军某部发起了对玉田县城的攻击,管桦与尖兵剧社的几位同事赴前线采访。见带路的又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管桦问:“村里没大人了吗?”小男孩却一脸自信地说:“你们奔哪?我把你们领到不就结了?”他们出村不久,就发现前面高耸着一座炮楼。
管桦问小男孩:“炮楼里还有鬼子吗?”话音未落,敌人的机关枪一阵猛射,大家连忙俯卧在地上。过了一会儿,见敌人没再开枪,带路的孩子站起身来问是否还往前走。管桦冲他大喊一声:“快卧倒!”可是已经晚了,那孩子被炮楼里飞出的子弹击中了太阳穴,当场牺牲。每次想到这个情景,管桦不禁泪流满面。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几分钟前他们还在一起痛斥着鬼子的罪行,转眼之间,竟然牺牲在他眼前。
此后,管桦结合自身经历和残酷战火中少年儿童们的英雄事迹,创作出了《小英雄雨来》,成为陪伴新中国几代人成长的红色记忆。
据记载,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在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同样活跃着千千万万的儿童团员。他们利用自己年纪小、不容易被敌人注意的年龄特点,经常深入敌后,无数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不要小看‘小’英雄,没有‘小’英雄,哪来‘大’英雄?”这是管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至今听来仍让人心头一热。
1998年,听说“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在家乡的还乡河公园落成,管桦很激动。他亲笔为小英雄雨来纪念碑赋文:“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如今,许多人自发地前往“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在雨来的雕像前默哀、缅怀。雕像中的雨来身着对襟的粗布上衣,裤腿挽起,赤脚站立,胸膛裸露,紧握着拳头,坚定的身姿中透露出无畏的勇气和英武之气。
作者:孙现富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