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巢暖 “孔雀”来栖——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为科研人员提供暖心保障的故事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5-28 09:14:47

    枝繁巢暖 “孔雀”来栖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为科研人员提供暖心保障的故事

    ■王宗怡  刘庆

    夕阳西下,余霞成绮。晚高峰时段,马路上车流如织。下班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副教授、文职人员袁可亮步行来到附近一所小学,接上一双儿女返回单位。

    科研课题验收在即,袁可亮任务很重,这天晚上没有时间陪伴照顾孩子。晚餐后,他把两个孩子送到学院食堂对面的“童学社”,自己则回办公室加班。在“童学社”,军人和文职人员的子女可以在老师辅导下完成作业,这让袁可亮感到很安心。

    此前,该院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在家属区为教职员工子女开设“童学社”,明确工作日晚上中小学生可在此学习。“托管班给我们家帮了大忙!”前段时间,由于科研任务较重、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文职人员王竞天和爱人晚上把孩子送到“童学社”,解决了家中的难题。“组织把我们的‘小事’放在心上,我们更要把强军‘大事’扛在肩上。”王竞天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心投入科研工作,不辜负组织为大家营造的暖心氛围。

    “我们不仅要以一流标准选拔科研人才、以开阔视野培养科研人才,也要以暖心服务凝聚科研人才,让‘小家庭’后顾无忧,‘大家庭’温暖和谐,助力军队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服务备战打仗。”该院一名领导表示,官兵和文职人员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事关切身利益,事关部队向心力凝聚力,必须以务实之举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几年,该院扭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科研人才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文职人员招考等途径,遴选引进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发挥高层次科研人员对单位建设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确保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该院注重营造支持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让他们安心发展、后顾无忧——先后协调30余名文职人员子女就近入读驻地中小学;升级改造附属幼儿园和院内文体设施,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家属就业、涉法维权等问题……

    不久前,该院“搏穹”青年人才公寓正式揭牌,60余名从国内外重点高校引进的高层次科研人员领到了钥匙。“我们的后顾之忧少了,归属感更强、工作干劲更足了。”租住公寓的文职人员王晓农心怀感激地说。

    着眼文职人员实际需要,他们还邀请军地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来院开展“红星”系列讲座,围绕亲子关系、婚恋择偶、职业规划等主题进行辅导授课,联合地方有关部门举办军地联谊活动。

    在稳定坚固的“后方”支持下,该院数十名文职人员先后入选军队青年科技英才或成为学校青年英才培养对象,文职人员为教研团队注入生机活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