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的创新之路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5-28 09:35:03

    新闻样本

    上等兵走上理论宣讲台

    ■耿向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梓淇

    第一次参与理论宣讲,上等兵刘佳雨居然带了一支乐队——

    “青春淬火百炼成钢,遵从心中的梦想,拿起手中的钢枪,驻守在需要的地方……”歌声激昂,掌声雷动。面对台下近千名观众,刘佳雨没有一丝怯场。

    这名武警河北总队邯郸支队某中队的步枪手,将自己和战友扎根军营、艰苦奋斗的故事创作成歌曲,用现场演唱的方式向支队官兵表达了他的宣讲主题:奋斗让我们在军营中闪光。

    去年,刘佳雨初入军营,来到武警邯郸支队某中队。这里的军旅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轰轰烈烈,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站岗执勤。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刘佳雨心情有点失落。

    一次在荣誉室进行的教育活动结束后,中队指导员叫住刘佳雨:“你大学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现在支队理论宣讲小分队正在招录队员。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也能为这间荣誉室留下些什么……”听了指导员的话,刘佳雨有些跃跃欲试,但想到自己入伍没多久,他心中难免有些顾虑。

    “大胆去吧!放下包袱,我们大家都会支持你。”在指导员的鼓励下,刘佳雨最终向宣讲小分队提交了入队申请。而后,他利用自己在大学时掌握的PPT制作和播音主持技巧,为战友们认真讲解党的创新理论,凭借优异表现取得了宣讲小分队的“入场券”。

    在准备第一次宣讲的过程中,小分队队长田稷龙鼓励刘佳雨发挥个人特长,创新宣讲形式,不要把理论宣讲局限在传统讲台。最终,刘佳雨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用现场演唱的方式登台宣讲。

    那是一段忙碌、疲惫而充实的时光。为了收集素材创作原创歌曲,刘佳雨常常忙到深夜,也一次次被身边战友的事迹所感动:驻地发生山体滑坡,中队官兵作为第一梯队进驻灾区,为受灾群众打开生命通道;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中队官兵顶着烈日运送战备物资,每个人的军装都被汗水浸透……他将这些故事带来的触动写进歌词,并将这首歌命名为《寻光》。

    宣讲当天,刘佳雨站在舞台中央,将歌中的故事唱给全支队官兵。歌曲终了,面对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他心中满是自豪。

    创作的过程、宣讲的过程,同样也是成长的过程。成为宣讲队员后,刘佳雨不仅收获了战友的赞许与信赖,还有许多帮助与支持。大家都说,他在工作生活中越来越积极开朗,走上台时甚至“自带光芒”。

    作为一名上等兵,刘佳雨能够加入宣讲小分队,为理论宣讲带来新的变化,离不开该支队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懈探索。据了解,他们不仅在内容形式创新上下足功夫,还在支队各级遴选宣讲队员。刘佳雨正是经过了面试、考评、答辩的层层关口,最终成为理论宣讲小分队一员。

    随着宣讲小分队的运转日益成熟,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的理论宣讲不断呈现在官兵面前。同时,越来越多“刘佳雨们”报名加入宣讲小分队,为支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创新活力。

    记者调查

    “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的创新之路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耿鹏宇  赵梓淇

    武警河北总队邯郸支队“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为基层官兵宣讲。田稷龙 摄

    一次“失利”,引发一场理论宣讲的“自我革新”

    回想起那次宣讲“失利”,一级上士李德松至今还有些惭愧。

    当时,李德松刚在上级组织的优秀政治教员比武中取得名次,受邀加入武警邯郸支队“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参加巡回宣讲。没想到在互动环节中,他却被台下一名战士“问住了”——“李班长,您刚才讲的故事我们在教育课上听过很多遍,请问您有没有什么新的见解或案例分享?”

    这个意外插曲让李德松和宣讲队员意识到:“如果只是简单搭台为大家上教育课,那么组建小分队就失去了意义。”

    “好的理论课,应该是不用本子记也能刻进人心里的。”复盘会上,基层官兵代表表示,“对于一些问题,大家虽然有基本判断,但难以说服自己,需要理论宣讲来指明方向。”

    那场复盘会后,许多宣讲队员都开始深入思考,到底该如何发挥好“奋进号”理论宣讲的品牌作用,让台下官兵感受到思想共鸣。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那次,该支队和驻地某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增加党课教育的互动性,该基地把党课授课地点设置在一座烈士纪念堂中。

    纪念堂展陈区,宣讲小分队队长田稷龙对着一件件文物凝视良久:“沉浸在鲜活的历史故事里,我被教育着,也被感动着。”随着授课人的讲述,他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体验到那些热血的战斗冲锋。党课结束后,场馆内的掌声经久不息。田稷龙知道,这堂课真正走进了官兵心里。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让田稷龙对理论宣讲产生了全新理解。回到单位后,他立即召集小分队队员展开一场讨论会,将自身感悟分享给战友们:如果想让理论更有穿透力,就要当一个会讲故事的宣讲者,让口中的话语“自带画面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程。支队官兵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肯定能碰撞出动人的思想火花。”田稷龙心中浮现出一个念头——如果能盘活支队官兵的“人才库”,激发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力,理论宣讲或许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在支队的支持引导下,“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开始拓宽招录渠道,打破队员身份和选拔途径的限制,真正尝试让基层官兵“站C位”“唱主角”。他们还让队员自主设计宣讲形式,再由支队政治机关集中把关。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创新,激发官兵参与理论宣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自发学习、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

    打破套路,从“平面讲”变为“立体讲”

    田稷龙深知,要想让“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打出自己的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下一场宣讲该如何实施?该支队领导的建议让田稷龙开拓了思路:“理论宣讲不一定局限在讲台,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就在这时,经过层层选拔加入小分队的二级上士常央引起田稷龙的注意。

    作为一名二次入伍战士,常央重回军营立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在部队“干出个样子来”。在中队干部骨干的支持帮带下,常央很快发挥自身优势,在岗位上崭露头角。

    “你的成长经历足够打动人、激励人,但在宣讲舞台上,单纯的说教不一定能引起大家兴趣。”听到田稷龙的话,常央心中开始犯难,该如何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才能起到良好的宣讲效果?

    “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准备的。”那天,田稷龙带着常央来到排练现场寻找答案。

    自从决定在形式创新上下功夫,宣讲队员就纷纷展开“头脑风暴”,他们把官兵喜闻乐见的元素与军营主题、理论话题有机结合,融进了宣讲中,让宣讲有灵魂,有意思。

    一幕幕排练场景,让常央眼前一亮。他意识到,作为“精神食粮”的烹饪者,同样要学会给官兵“换胃口”,让大家保持新鲜感、提高兴趣度。和田稷龙讨论交流后,常央决定以访谈的形式完成此次宣讲。

    那一天,随着访谈开始,舞台后方的电子屏展示了常央两次入伍的照片。同样戴着红花和绶带,但二次入伍那张照片上,常央变得更加成熟稳重,眼神也愈发坚毅。

    那是2023年,退伍返校完成学业后,他看到征兵宣传片中熟悉的训练场景,毅然选择再次报名入伍。

    “选择回到军营,你有过犹豫吗?”作为主持人的田稷龙问道。

    “选择的意义在于忠诚内心。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骨干,我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真正的战士就应该在战位上燃烧青春。”常央坚定地回答。

    聚光灯下,常央从容地坐在舞台中央。作为访谈“嘉宾”,他和主持人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台下官兵呈现出一幅热血与汗水交织的成长画卷,并根据“无悔”“荣誉”“平凡”“追梦”这4个主题词,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从二次入伍的角度来讲,我是一名老兵,但在追梦的征程上,我和大家都是‘新兵’。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我都会挺起胸膛再出发,将每一次挑战化作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闪光印记。”随着访谈进行,电子屏上同步显示出他为自己设置的“成长坐标系”——横轴是服役年限,纵轴是能力水平,一条昂扬向上的成长曲线贯穿始终。

    访谈结束,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常央的宣讲让很多经历相似的官兵产生共鸣,在现场与他展开交流。

    “为了准备这次访谈,我从身边战友的故事汲取到许多力量,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不断拼搏、不断跨越。”常央告诉记者,他同样因为这场宣讲受益匪浅。

    那天,整场宣讲圆满落幕,台下不少经验丰富的“老政工”纷纷竖起大拇指:“理论宣讲从以往直来直去的‘平面讲’,转变为多种形式服务主题的‘立体讲’,对路的新招法更多了,官兵也变得更想听、更爱听。”

    来自身边的榜样,更能让人找到共鸣、找到方向、找到前行的力量

    就在全新的宣讲形式获得认可不久,田稷龙接到一名基层中队指导员的电话——该中队的班长陈海龙也想报名参加“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

    翻看陈海龙的简历,田稷龙发现,这名班长虽然没什么舞台经验,但入伍10年来,他经历过步枪手、卫生员、班长等多个岗位历练,并在每个岗位上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来自身边的榜样,更能让人找到共鸣、找到方向、找到前行的力量。”一次会议上,该支队政治工作处领导的话,让田稷龙愈发坚定自己的想法:典型可以引领进步,通过挖掘身边榜样带动广大官兵,能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很快,田稷龙就打电话给那名指导员,邀请陈海龙加入宣讲小分队。

    过去10年间,陈海龙经历多次岗位调整,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始终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在他心里,这10年的攀登之旅,每一个起伏、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引。他像一棵树,在理论光芒的照耀下,渐渐生长出茁壮的根系和枝干,最终深深扎根于军营沃土。

    正式宣讲时,陈海龙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大家讲述了他奋斗背后的力量源泉。

    宣讲完毕,陈海龙的韧劲感染了很多遇到过相似困境的官兵,也让他收获了不少“粉丝”,大学生士兵张瑞洁就是其中之一。

    “从大学校门迈入部队营门,面临着新环境和新要求的考验,我一度十分迷茫。”张瑞洁告诉记者,“陈班长的成长故事,让我在反思自身的同时找到前进方向,能够更坦然地面对来自岗位的挑战。”

    自那天起,张瑞洁经常向陈海龙学习请教,并在中队骨干的帮带下成长为一名“军体小教员”,多次在中队组织的创破纪录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向“偶像”看齐,他还报名参加了宣讲小分队的队员选拔:“‘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给了我向上生长的动力,我也想像陈班长那样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田稷龙告诉记者,随着巡回宣讲持续展开,越来越多官兵选择加入宣讲小分队,希望用自身的成长经历、思考感悟感染更多战友。

    二级上士李丛越一上台就讲起“战斗”故事。他还原了一次无人机特情处置的经过,将此次行动的不足与复盘研究的对策娓娓道来,用身处哨位前沿的普通一兵视角,探讨扎根基层、建功军营的大课题。

    “宣讲小分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有效激活群众性自我教育的一池春水。”该支队领导深有感触地说。

    翻看“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的队员清单,70多名身份与经历各不相同的宣讲队员,几乎覆盖了该支队下属的全部基层单位。据该支队领导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官兵报名参加宣讲小分队,他们的“人才库”还在不断扩容。

    “组织理论宣讲不是为了‘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让官兵带着自己的故事走上讲台,真正实现了‘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初衷。”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发挥“奋进号”理论宣讲小分队的品牌效应,坚持用兵言兵语讲述真人真事、用真情实感激发强军斗志,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成效。

    锐视点

    用兵言兵语激发强军斗志

    ■胡京华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头脑里搞建设,只有精准对接教育对象的所思所想所需,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当前,年轻官兵普遍文化层次较高、民主意识较强,开展教育必须适应新特点,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从而不断增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近年来,全军各部队广泛组建理论宣讲小分队,将其作为深化理论武装、提升教育质效、丰富军营文化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理论宣讲,也应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我教育效能,把讲台交给官兵,让官兵用兵言兵语激发强军斗志。

    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是能发挥作用的方法手段,都可以积极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探索官兵喜闻乐见的方法路子。应把大道理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起来,使教育真正进入头脑、撬动心灵。

    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领导机关应把握正确方向、摸准思想脉搏、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官兵参与教育的热情动力。要坚持紧扣主题、内容为先,防止形式大于内容,场面热闹没有实效。与此同时,群众性自我教育与理论灌输、集中教育、经常性教育等形式并不矛盾,各级应注重搞好融合渗透,让不同教育形式在实践中相得益彰,共同发挥引导作用。


作者:耿鹏宇 赵梓淇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