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6月30日讯: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卫福主管部门食品药物管理署统计,去(2024)年食品中毒通报达1750件、近1万人受害,皆创下历年来新高,其中7成案件发生在供膳营业场所,可见更该注意外食风险。食药署提醒,夏季高温下细菌与病毒孳生速度加快,民众无论内用或外带,都应提高警觉,落实卫生。
据统计,近5年食品中毒通报案件分别为,2020年555件、2021年505件、2022年565件、2023年633件、2024年1750件,患者人数从5196人激增至9045人,几乎呈现翻倍的情形。
台北荣总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则指出,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确实会提高民众对食安的敏感度,只要有疑似症状就会通报,不仅为了确认自身健康,同时也希望有关单位介入调查,厘清责任,再向业者求偿。加上近年气候越来越热,外送饮食盛行,就提高保存不当的风险,而民众饮食习惯改变,偏好少盐、少糖、少防腐剂,使细菌病毒更容易孳生。
不过,去年的食品中毒通报案件中,有多达973件、3465名患者查无病因,另有272件无法判定涉事食品。杨振昌医师分析,很多时候民众吃完出现中毒症状才通报,卫生单位到场通常食物已售完,检体不足难验出病原;即使验出,若人体与食物检体无法相佐证,同样难以确认感染来源。
基于食品中毒通报创新高,杨振昌医师透露,卫生单位已展开检讨,过去须出现多人群聚才启动调查,现在仅出现一人重症也会介入,在宝林茶室案发后,食药署也强化建立岛内外案例数据库,纳入罕见食物中毒个案。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