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军事丨北约峰会暴露分歧和危机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国际军事      2025-07-03 15:17:16

  北约峰会暴露分歧和危机

  ■王伟安 赵永强  

  民众在荷兰海牙参加反北约集会。

  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5”演习的情景。

  为期两天的北约峰会日前在荷兰海牙闭幕。从三天缩短为两天的会期、史上最短峰会成果文件成为“亮点”,日韩澳三国领导人近年来首次集体缺席北约峰会引发种种猜想。同时,这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上台后首次参加北约峰会。峰会举行正值俄乌冲突持续延宕、中东局势格外敏感之际,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成果仅具象征意义

  本次峰会结束时发布的成果宣言仅有5项措辞模糊的原则性政策宣示,被一些媒体称为北约史上最短峰会成果文件。2024年华盛顿峰会、2023年维尔纽斯峰会发布的宣言,分别涵盖较具体的44项和90项事宜。舆论普遍认为,本次峰会最终成果不仅数量寥寥,且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内容。

  军费增长达成妥协。海牙峰会的核心议题和最大“共识”,是根据特朗普的强硬主张,宣布在2035年前将北约成员国的年度国防开支从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提高至5%。其中,3.5%用于核心军费支出,1.5%用于与安全相关的关键基础设施投入。北约各国将制订“渐进达标”计划,并于2029年接受中期审查。部分成员国认为实现5%的目标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宣言并没有强调“全部”成员国必须达标。尽管如此,5%的目标对大部分北约成员国来说已是国防开支的大幅增长甚至是倍增。作为“回报”,特朗普同意重申《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有关共同防御义务的“坚定承诺”继续适用。

  援乌抗俄明显降温。欧洲重点关注的乌克兰议题明显降温,上次峰会中举行的北约—乌克兰理事会领导人会议此次取消。发布的峰会宣言仅表示,成员国在计算国防开支时将“对乌克兰提供支持”纳入考虑范围,涉及俄罗斯的表述只有“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长期威胁”,且与“持续存在的恐怖主义威胁”并列表述。此外,宣言只字未提2024年华盛顿峰会上关于乌克兰入约的承诺问题,一家美国媒体发表评论表示,美“已实质性排除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北约“东进”遭到冷遇。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是所谓北约“印太四伙伴”(IP4)的成员,日韩澳三国领导人却以国内事务繁忙、行程冲突等理由集体缺席北约峰会。有北约官员在本次峰会上表示,“暂不考虑”设立北约东京办事处的计划。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北约全球化”战略转型的重点支柱,美国力推的“北约印太化”正在遭受冷遇。

  美欧难掩貌合神离

  本次峰会的表面共识难掩美欧之间的貌合神离。当前,美欧在防务责任分摊、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分歧严重。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加速松动,加上北约对国际安全形势变化应对乏力,内忧外患让北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极力避免陷入被牵连的泥潭。特朗普政府秉持“美国优先”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认为北约已从巩固美国霸权的得力工具,变为美国为欧洲国家支付安全账单的负资产,因而以激进、直接,甚至霸凌、胁迫的方式,让北约欧洲成员国承担更多防务责任,配合美国在全球搞所谓的“大国竞争”,重塑北约的功能定位。本次峰会前后,特朗普多次模糊对欧洲的共同防御义务,刻意淡化欧洲国家最为关注的乌克兰议题,不惜强令盟友骤增军费、承担责任,却抛出美国“无须遵守5%目标”的“例外论”。

  北约欧洲成员国担忧沦为战略“弃子”。在美国逐步脱离欧洲防务的背景下,这些国家对所谓“美国安全保障”逐渐失去信心,不断加快防务自主进程。但其困局在于,谋求防务自主特别是“再武装”有心无力,短期内难以填补美国弱化对欧防务投入后留出的军力需求空白,因此急需安抚和“挽留”美国。一家欧洲媒体发表评论指出,北约峰会就提升国防支出达成妥协性共识,对北约欧洲成员国而言,这既是一项拉住美国的“投资”,也是为应对美国抽身而预先“弥补资金缺口”。

  近期,特朗普政府一边对他国普遍强征关税,一边逼迫盟友大幅增加军费。美国“合则用、不合则弃”的霸道政策,使日韩澳等域外伙伴国不得不重估北约“东进”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俄乌冲突延宕、谈判进程趋缓,特别是俄军近期攻势猛烈,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安全焦虑不断攀升,援乌抗俄疲态尽显,北约对俄威慑的可信度和对冲突走势的掌控力日渐式微。

  裂痕分歧折射危机

  海牙峰会匆忙且草率收场,不仅进一步暴露出北约内部蔓延的裂痕分歧,也凸显了北约对欧洲乃至全球安全局势极具破坏性的特征,折射出北约陷入结构性危机与战略迷失的黯淡前景。

  军费增长温差难消。本次峰会就军费新标准达成表面一致,本质是特朗普极限施压欧洲盟友的“急就章”,难以改变各国在该议题上意见四分五裂的常态。特朗普抛出美国“例外论”,意味着北约本轮提高军费只是美国摆脱对欧共同防御义务的前奏和风向标。基于不同的经济财政状况和现实威胁感知,北约欧洲成员国提升军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不同,这些都将引发北约内部的持续争议。本次峰会举行之际,英国和波兰极力讨好美国,英国率先宣布决心执行5%标准,拟购买至少12架可携带核武器的美制F-35A战斗机,波兰除宣布保持军费持续增长外还邀请美国在其境内部署核武器。作为鲜明对比,西班牙则仅承诺将军费占比提升至2.1%,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国也表示保留和争取“自主灵活决定”的权利。此外,北约对1.5%军费用于与安全相关的关键基础设施投入的模糊界定,以及将对乌克兰援助计入国防开支,给各成员国玩弄“数字游戏”、进而将军费达标变成一张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打开方便之门。

  安全理念失道寡助。作为冷战遗存、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产物的北约,本质是美国维护霸权的工具,本应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但美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四处树立“假想敌”、挑动冲突对抗为北约“续命”。此次峰会期间海牙街头的大规模抗议浪潮、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北约维持现状则毫无存在必要”的言论,都反映出欧洲有识之士对北约军事扩张的反思。北约在欧洲制造分裂、加剧对抗的诸多不良记录,将使其在亚太这片全球最富发展活力且长期和平稳定的区域遭受更多冷遇。事实已经证明,固守冷战思维并不能使北约重振雄风,反而会加剧其陷入失道寡助的境地。

  分析人士认为,北约长期依赖美国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传统模式,正遭遇美国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和欧洲“战略觉醒”的共同解构。此次峰会核心议题“军费达标”之争,背后是美欧各怀心思:美国企图借此对欧洲推销更多武器,更好地“虹吸”和控制欧洲;欧洲则试图以尽量拉住美国和尽快做强自己“两条腿走路”来重振防务。加之美欧对俄罗斯威胁定位的加速分化,双方本就潜藏的分歧逐步显性化,欧洲安全秩序势将从剧烈调整走向全面重塑。未来,北约维持既有架构运转都勉为其难,终将日薄西山、走向瓦解。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作者:王伟安 赵永强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