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敌胆的沁源“爆炸铺地运动”
■蒲 元 荣 帅
沁源,西汉置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麓,是晋东南、晋南、晋中交会之地,位置十分重要。全面抗战爆发后,沁源作为太岳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被侵华日军视为心腹之患。1942年10月,日军集中重兵对沁源实施新一轮大“扫荡”。11月中旬,针对敌意欲长期占领沁源并“伪化”该地区的企图,太岳军区向全区部队发出了《围困腹地之敌,断绝其补给线》的命令,中共太岳区党委也作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实行长期围困,战胜敌人”的指示。在随后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沁源围困指挥部带领广大军民,采取持久武装斗争策略,以多种战术与敌周旋,于1945年4月将日军逼离沁源,取得最终胜利。其中,被誉为“爆炸铺地运动”的地雷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爆炸铺地运动”的物质基础是地雷,因此,太岳军区将推广地雷制造技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工兵专家聂培彰的指导下,军区通过石雷技术大训练、专门技术研究班、分会石雷训练班等多层次培训,培养出大量技术过硬的造雷骨干。
随着地雷制造技术的普及,一场军民广泛参与的造雷运动全面展开。当时的一首歌谣唱道:“一个石头蛋,中间钻眼眼,别看个儿小,本事不简单……人人都学会,保卫咱家园。”沁源某村武委会主任王进楷曾这样描述,“白天女的纺花,男的织布,晚间还一块打雷,把打雷和生产很好结合起来了”。
轻快的歌谣和简单的叙述背后,却包含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为达到作战效果,沁源围困指挥部要求将地雷布设在敌军必经的大路、小路、岔口各处,不单是道路,在敌据点周围半里地至5里地,凡可行走之处,哪怕是无人居住的村庄,都要布上雷阵、雷群、雷网、单个雷和陷马坑。埋设地雷的时候,每个村都有特定的布雷区,插着自己的旗子,“从河边一直到山底下,都铺满了(地雷)”。不难看出,要使爆炸能够“铺地”,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地雷。王进楷所在村子的计划是造400枚地雷。只有100余人的小村庄,要在短时间内以手工方式造出400个由石头凿成的石雷雷壳,再安装火药引信,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随着围困战的持续,体现沁源军民智慧的新雷种不断出现:梅花雷、自卫雷、雷中雷、弓拉雷、草人雷、黄蒿雷、连发雷、母子雷、绊炸雷、陷炸雷、踏拉雷……此外,布设地雷时还要尽可能用乱物、灰土、杂草等对雷区的地貌进行改造,将各种雷阵、雷网伪装起来,使敌人难以辨别,最终形成敌只要离开据点就会遭遇爆炸而流血伤亡的恐怖雷区。这种特殊的战法也因此被太岳军区武委会副主任张明形象地称为“爆炸铺地运动”。
敌人并不甘于坐以待毙。为破坏拴在圪针网上的地雷,敌人采取用火烧和绳子远处拉的办法,对此,沁源军民改将雷踏埋在圪针底下或网空里,使火烧和拉绳都失去效果。一招不灵,敌人改用手工慢挖起出地雷之法,但沁源军民研制出被挖后依然可炸的自卫雷和雷中雷,使敌人再也不敢徒手挖雷。之前敌军在霍县曾用水来浸湿地雷,但沁源的地雷带有防潮功能,因此水攻也无能为力……
除不掉只好躲,为避开地雷威胁,敌军将运输线路改为涉水行走或贴山找“死角”通过,此举得逞几次,但随着可沉于河底的水雷和可悬于树丛中的半空雷的出现,这些路也走不通了。见此情形,凶残的敌军胁迫被强掳的当地百姓驱赶牛羊为其开路,这一毒招给沁源军民提出难题。然而具有延时引爆功能的踏拉雷的出现,使敌人诡计再次落空:前面百姓踏上时地雷不响,后面敌军走过时却遭打击。无奈之下,日军甚至引进地雷探测设备,妄图以“高科技”破解地雷阵。谁知,沁源军民很快找到对付洋玩意的土办法——雷上雷,即埋两层地雷,上下联结,敌人一旦起出探到的上层雷,就会牵动下层雷,仍旧难逃一炸。此外,针对敌军遇袭后习惯向壕沟隐蔽的特点,沁源军民还巧妙设计出联动爆破系统——连踏雷,通过同步触发主道与沟壑的地雷,形成广域杀伤。由于石雷制造不易,沁源围困指挥部参谋长王鹏飞还专门研发出瓷质的瓶瓶雷、罐罐雷,受到太岳军区奖励。
在麻雀战和冷枪战的紧密配合下,沁源“爆炸铺地运动”给予被困日伪军重大打击。到1944年底,沁源民兵发动爆破589次,炸死炸伤敌军940人。城外遍布地雷,城内的日伪军轻易不敢出城,但是给养又解决不了,无奈只好开始吃战马。几十匹战马吃完后,只能吃糠吃豆皮和玉茭皮子。
1945年3月,太岳军民向留驻沁源之敌发动最后的围攻。打头阵的仍然是地雷。300余名爆炸能手在敌军周围密布多层地雷网、地雷阵,布设数以千计的各型地雷。日军整整8天闭门不出,第9天为接应从沁县前来的运输大队,一出动就在北禅堂等地踏中7发连爆的母子雷,北园村、河西村等地的爆炸声也此起彼伏……不到1个月时间,敌人踏响地雷数百颗,最后实在无法坚持,不得不呼唤援军。4月11日,在1000余名日军的接应下,沁源残敌仓皇逃往沁县,沁源围困战胜利结束。
4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沁源的日寇是被八万余军民汇成的巨流赶走的,它比一般县城的光复有更其重大的意义,值得我们分外高兴;有更宝贵的经验,值得我全区军民研究学习。”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