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旌旗竞展 遍地英雄——敌后战场的巩固发展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17 08:48:06

    旌旗竞展 遍地英雄

    ——敌后战场的巩固发展

    ■章熙建

    我们都是神枪手(油画,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美展) 谷  钢作

    半壁烽火,山河破碎。

    时光回溯到1938年底。面对中国军民血肉筑起的屏障,一度长驱直入的日本侵略者气势受挫,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计划。

    当国民党军屡战屡败、节节后退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犹如利剑出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今天的武汉,江汉关钟楼上依然会定时响起报时曲。

    1938年10月25日,日军攻破武汉,第二天就将这座钟楼的时钟拨快1小时,改为“东京时间”,称为“新钟”。

    此前的10月12日凌晨,日军悍然在大亚湾登陆,于21日占领广州。

    不可一世的日寇狂妄宣称:“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再次凝聚全国军民奋勇抗敌的斗志:“在敌占武汉、广州后,必达一个战略进攻的终点,抗日战争将过渡到一个新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其间,正逢华中、华南战局陡转直下、举国惶然之际,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作出令人振聋发聩的战略判断。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的报告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抗战的复杂性、长期性作了深刻分析,重申经过全面抗战实践,业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游击战略——

    游击战“是在广大敌后战场上长期地大规模地单独地实行外线作战,与正规军不仅是战役配合,而且是战略配合”。

    “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行‘枪杆子’与民众运动的结合,建立抗日根据地。”

    “大规模地开展游击战,可以广泛地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和壮大正规军……担负起将来战略反攻的伟大战略任务。”

    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雷霆出击——“把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作为全民族抗战当前的紧急任务之一”。伟人以他扭转乾坤的巨手,在中国抗战的战略宏图上画下力透纸背的箭头:“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

    日寇没想到,他们趾高气扬地调整所谓“新钟”,其实正为自己敲响了走向覆灭的丧钟。

    在河北涞源抗日战争纪念馆,一门迫击炮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它仿佛一个索引,引导人们走进1939年硝烟浓烈的华北抗日战场。

    自1938年底起,正如毛泽东所预言的,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财力不敷,尤其是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速战速决”的企图破灭。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

    然而,相持并非偃旗息鼓。日军在华北大肆修路筑堡,频繁展开“扫荡”,妄图绞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1939年初,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命令八路军主力挺进冀鲁平原。龟缩猫冬的日军猝然惊醒,八路军先机已占。日寇慌不迭地展开百余次的疯狂大“扫荡”,但面对八路军游击战略的雷霆之威,左支右绌,如陷泥淖。

    太行之北,秋叶如血。晋察冀军区施展“诱敌深入”战术,痛击孤军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在一发迫击炮弹的落地开花中,号称“山地战专家”的旅团长阿部规秀命丧黄土岭。

    与一场场鏖战同时展开的,是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

    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实施“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识字运动、解放妇女运动……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最后的结果就是,老百姓被动员起来了。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岁月里,各根据地掀起前所未有的参军热潮。决死队、敢死队、救国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平原地区的村乡联防战,河湖港口的水上游击战,铁路沿线的铁道游击战,沿海地区的海上游击战,还有专门破坏敌军交通、通信设施的破袭战……这些神奇的战法,在游击战中竞相迸发。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广袤的农村,悄然发生着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变化。千千万万动员起来的农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强大参与者。

    走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那幅周恩来与新四军将领的合影照,让人从中感受到党中央擘画敌后游击战争的眼光智慧。

    1939年2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同志抵达皖南云岭。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他与新四军领导人共同商定了“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战略方针。这成为新四军崛起华中的恢宏起笔。

    华中地区,华夏东屏;沃野千里,国之重廪。

    日寇悍然占领上海、南京等地,貌怀狼子野心,实乃鼹鼠得势。新四军避开其盘踞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在广袤乡村掀起游击战争的惊涛骇浪。

    扼守皖南,稳立苏南——1939年4月,第1、第2支队如旋风席卷苏南,收编多支民主抗日武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苏皖区党委随即成立,并任命14个县民主政府县长。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巍然屹立。

    1939年间,日军向“皖南门户”繁昌县城发起数轮猛烈进攻。谭震林指挥第3支队展开繁昌保卫战,五战五捷。日寇妄图打通浙赣通道、策应武汉战场,殊不知最终梦断繁昌。

    同时,第4、第5、第6支队雷厉风行,西出皖东、豫皖苏边、豫鄂边等地,迅速开辟敌后根据地,与皖南、苏南根据地形成鼎足之势。

    出击宁沪,直捣黄龙——1939年5月,叶飞率以第1支队第6团为主力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挥师东进。

    日军恼羞成怒,纠集重兵开赴延陵古镇等地区,搜寻“扫荡”新四军,却在丹阳贺甲村,遭到第1支队的当头棒喝,一仗折兵170余人。上海进步报纸欢呼:“伟大胜利在江南。”

    挥师过江,经略苏北——苏北平原港汊密布,水网纵横。1939年2月,陈毅派遣挺进纵队夺取江心“跳板”扬中岛,成立苏北特委。年底,新四军跨江进入扬州、泰州结合部,建立“桥头堡”。

    1940年夏,陈毅、粟裕率第1支队北渡长江,挺进苏北。同期,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挺进盐阜,迅速展开剿匪打顽、减租减息、扩大和巩固民主政权等工作。

    早在1940年4月,毛泽东就指出:“惟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统须在一年以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仅隔半年,苏南、皖中、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豫鄂边、苏北等根据地创建尘埃落定,建立12个行政公署和专员公署、50个县政府、298个区政府和2700多个乡政府,拥有1500万人口。

    九万劲旅驰骋大江南北,“华中人民的长城”威震敌胆。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时逾80多年,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司令李兆麟的这首《露营之歌》,仍令人深切感受到当年抗联将士们的艰苦卓绝。

    1938年冬,东北大地遭遇寒潮。但较自然寒冷更为残酷的,是侵略者的铁骑践踏,“部落之外绝无家屋,食宿之处所一律捣毁”。

    踏破兴安万重山,奋发横扫嫩江原!铁血抗联誓死抗击。

    杨靖宇率第1路军在桦甸、濛江山区激战150多次,歼敌1500余人,挫败日伪军的秋冬季大“讨伐”。

    周保中率第2路军在吉东地区作战200余次,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粉碎敌人的“聚歼”计划。

    李兆麟、冯仲云率第3路军转战黑嫩平原20余县,歼敌数千人,将数万日伪军拖得狼狈不堪。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给杨靖宇和东北抗联发出慰问电,称赞他们是“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8年10月,奋不顾身掩护主力突围的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冷云等8名女战士,在打光子弹后,毅然手挽手走向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谱写了“八女投江”的壮烈篇章。

    1940年2月,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严寒中与敌周旋5昼夜后壮烈牺牲。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沮丧地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实乃英雄。

    在中国版图的南端,抗战烈火也在熊熊燃烧。

    日军登陆大亚湾的第二天,中共广东地下党组织立即派曾生,由香港奔赴宝安领导抗日斗争。随后,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及顺德、中山和汕头等抗日游击队相继成立(即为东江纵队的前身),并建立大岭山、阳台山抗日根据地。

    在海南岛,由中共领导的琼崖红军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合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总队,频频袭扰和歼灭日伪军,并开辟琼文、美合等根据地。“琼岛抗战的旗帜”高高飘扬。

    纵观战略相持阶段,我党的游击战略给予日寇以沉重打击,八路军、新四军兵力有极大发展,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参加抗战,根据地扩大到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

    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时,抗日根据地已遍布从冀东到琼崖的广大敌占区,发展到19块,拥有1亿人口,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我军正规部队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兵达268万人。一块块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前线,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牵制了日军半数以上的兵力。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略反攻以不可逆转之势,即将在饱经苦难而不屈的中国大地上展开。

    (学术支持:褚  银  版式设计:方  汉、杨  磊、贾国梁)


作者:章熙建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