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园的抗战往事
■沐 宸 孙 杰
庆祝北平解放的石景山钢铁厂工人游行队伍。资料照片
1943年,日本侵略者为满足战争需要,加快掠夺华北地区铁矿资源,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相继在石景山制铁所修建投产11座小高炉。资料照片
在北京天安门西侧约17公里处,坐落着一座历经百年岁月构筑的钢铁丛林,这便是首都钢铁公司旧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工人在我党带领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抗争,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
首都钢铁公司的前身为石景山钢铁厂,始建于1919年,最早是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铁厂。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北平沦陷后,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铁厂落入侵略者魔爪。1938年4月,日伪兴中公司正式接管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铁厂,将其改名为石景山制铁所。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日本侵略者,对石景山制铁所进行大规模扩建,强行将厂区周围2.5万亩土地圈占为工厂用地,并用铁丝网实施封闭管理。在圈地过程中,大量民房被拆毁,整村整庄被夷为平地,数以千计的青壮年被强征为劳工。中国工人被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劳动,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遇赶工期时甚至需连续工作36小时。侵华日军奉行“以人换铁”的残酷政策,导致工程事故频发。为长期掠夺中国资源,侵华日军在占领石景山制铁所之初就对工厂实施军管,组建了配备轻重机枪的武装防卫队,肆意残害中国工人的暴行不胜枚举,致使整个厂区沦为一座暗无天日的集中营。
日寇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中国工人的顽强抵抗。工人们最初以消极怠工、暗中报复日本监工等方式进行反抗,但这些行动多为自发、零星的个人行为,缺乏组织性。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中共党员白振东和王长林奉上级指示进入石景山地区开展地下斗争。其中,白振东(化名王师傅)以“飞岛组仓工头”身份潜入工厂,秘密组建“抗日生产同盟”,并制订破坏关键零件、虚报原料消耗、传递军事情报的“破坏三原则”,使工人反抗运动从自发走向有组织、有策略的斗争新阶段。1942年,“抗日生产同盟”成员趁夜拆卸高炉的送风阀传动装置,并将其藏匿,致使高炉无法正常送风冶炼,导致生产中断超过1个月。1943年,日军投入2亿日元资金扩建钢铁生产设施,包括增建炼铁、炼焦、制钢等配套设备,紧急建造11座日产20吨的小型高炉,并将日本釜石制铁所一座日产380吨的大型高炉迁至中国。在此期间,地下党组织发动工人采取消极怠工和暗中破坏等手段进行抵抗,最终使得这些高炉始终未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在地下党组织工人从内部有序抗争的同时,八路军也从外部对日军进行有力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军占领石景山制铁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该地区进行作战行动50余次,给予日本侵略者重大打击。比如,1938年7月,八路军第4纵队第5支队3营夜袭石景山发电厂,炸毁厂区锅炉,造成“北平顿成黑暗世界”,日军控制的石景山制铁所也因电力瘫痪停产多日。1943年冬,晋察冀军区第13分区武工队长王铁山率5名队员扮成焊工,潜入厂区埋设定时炸药,成功摧毁两座炼焦炉。此次行动使日军焦炭产能骤降40%,直接影响了华北日军的武器弹药生产。
194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其垂死命运,加紧对中国钢铁资源的掠夺以补给战场需求。7月13日,日本驻华使馆向石景山制铁所下达“生产加强旬”指令,要求日产生铁达到380吨。然而,当时工厂生产状况极差,两座大型高炉效率低下。为完成指标,日本当局在各生产环节安插宪兵、警备队员及监工,日夜监视工人进行高强度劳动。
面对压迫,中共地下党领导工人采取“泡”“毁”“走”三字诀展开斗争。所谓“泡”,就是监工在场时装模作样干活,离场即休息。“毁”,即故意使用100斤以上的大块矿石延长冶炼时间,或打乱上料程序使其怎么炼也炼不出铁。“走”,是指在“生产加强旬”期间,工人设法逃走。
这一斗争,破坏了日本当局“生产加强旬”的计划,最后只完成了指令的55%。8月1日至10日,石景山制铁所又组织了第二次“生产加强旬”,然而也未能完成生产计划。全旬生产目标为6930吨,实际只完成了53%。此后,制铁所当局又组织了数十次“生产加强旬”,但均告失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工人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出铁计划,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侵华日军第27师团下令“彻底毁坏制铁所”。中共地下党提前获知情报,组织工人抢在日军行动前关闭高炉主阀门,使一号高炉铁水未完全凝固,保留了修复可能。随后,石景山制铁所被国民党政府接手,并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厂。在国民政府接收期间,白振东领导“反饥饿罢工”,挫败国民党军拆迁设备的图谋。1948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景山钢铁厂。这座命运多舛的钢铁厂,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1967年,经冶金工业部批准,石景山钢铁厂正式更名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2010年,随着3号高炉熄火时爆发出的最后一股浓烟的升起,首钢在北京城区的所有涉钢系统全部停产,历经90余年历史沧桑的钢铁厂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今,昔日的“十里龙烟”已华丽转身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成为融合冬奥元素、文创产业的城市新地标。园区内保存完好的高炉群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更铭刻着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工人阶级在钢铁战线上顽强抗争的光辉历史。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