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18 15:01:43

  大力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杨思聪  

  图为白求恩送给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游胜华的一批手术器械,现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着几件珍贵的藏品。它们是白求恩同志在去世前,送给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游胜华的一批手术器械,后由游胜华的子女捐赠于此。

  1938年6月,白求恩援华医疗队到达晋察冀军区后,组织上安排游胜华协助白求恩开展工作。期间,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白求恩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后因败血症不幸逝世。临终前,他将自己使用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赠予游胜华等人,并表达了对中国革命事业前景的美好祝愿。在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挽词,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崇高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今天,我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他身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白求恩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他一贯坚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重要内因。白求恩30多岁时便已是北美著名胸外科医生,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但当他认定共产主义、加入共产党以后,便义无反顾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不远万里来到当时条件艰苦的中国,奋战在抗日战争一线。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白求恩在前线的工作生活十分关注,在一封电报中指示:“请每月付白求恩大夫一百元。”白求恩对此婉言谢绝。后来,这笔钱成为部队救治伤员的特别费用。白求恩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工作。对于他们,共产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说一套或想一套”。正是因为心有信仰,才让白求恩始终淡泊名利、追求崇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我们就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在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苦与乐面前始终作出正确选择,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集中表现在他对同志、对人民的无比热忱上。在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工作期间,他在第一周就为520多名伤员做了检查,随后又用4个星期时间为147名伤员做了手术,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重返战斗一线;在晋察冀抗日前线,他不顾危险,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及时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在五台山区,他和医疗队每到一个村子,就立刻布置手术室,争取一切可能的时间救治伤员,并经常把村民们召集起来,给他们讲授医疗卫生知识、送医送药,等等。白求恩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对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无疆大爱。今天,我们学习这份利他之心、为民之情,一方面要从关心关爱身边战友做起,持续厚植战友之间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让部队越来越有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切实做到哪里人民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在哪里,在保卫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还表现为他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工作的极端负责。白求恩到晋察冀军区工作后,一见到聂荣臻司令员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告诉我,司令员同志,我的战斗岗位在哪里?”他恳请党组织拿他“当一挺机关枪使用”。一次,一名护士在换药时,白求恩发现瓶里的药和瓶签不一致,他立即把瓶签予以更正,随后带领大家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对所有药品和标签进行核对,直到全部确认无误。还有一次,一名医生用错误的方法给伤员固定夹板,白求恩立刻予以制止并重新给伤员固定夹板,并严肃地说:“如果在战场上犯这样的错误,无异于是对伤员的第二次伤害。”正如党中央发出的唁电中讲的那样,“其牺牲精神,其工作热忱,其责任心,均称模范”。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我们就要把满腔热忱融入事业追求、把“小我”融入“大我”,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不管干什么样的工作,都始终热爱岗位、忘我奋斗、恪尽职守,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