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关 泠
1939年春,太行山区草木蔓发,巍峨陡峭的山崖云雾轻绕。驻足山间小路,参谋长左权无暇观景,他匆匆掏出纸笔,在一幅草图上勾勒几笔作出标记后,带着军工科长和技术人员继续赶路。
他们要趁敌人发起新攻势前,在太行山腹地找到建设兵工厂的最佳地点。
一
随着日军逐步向太行根据地增设据点,晋东南形势愈发紧张。刚建立不久的八路军总部军工科和修械所正面临巨大威胁——每当敌人发起“扫荡”,修械所的工人们只能收拾家当,背着工具箱跟部队转移。不能再让工人们“背着工厂”打游击了。可战火之下,哪里能确保军工厂安全隐蔽生产?受朱德、彭德怀两位首长委托,左权踏上艰苦的勘察之路。
回到住所,左权看着土墙上的地图陷入沉思。日寇铁蹄之下,中华山河破碎。他用笔掠过那些被敌人占领的土地,落在榆社、和顺、辽县……可仍未找到合适地点。
地图上那些红蓝相间的符号,左权早已熟稔于胸。在黄埔军校期间,他学习了地形学、实地测图等军事知识。读懂地图后,战场在他眼里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象的山地、平原、道路和桥梁。他想起参加东征军讨伐陈炯明时,他们团负责攻打淡水城。时任排长的他带领士兵冒着弹雨搭起人梯,挥舞刀枪奋勇杀敌。在他眼中,那些绘制在地图上的城池注记顷刻间沾染了血色。后来,他经历了许多战斗。行军每到一处,他都会派人筹集地图、分析敌我态势,亲临前线观察地形、部署兵力火力。
左权常说,地形条件对作战具有很大的决定意义。不论在哪里打仗,他房间的墙上总是挂着一张地图。
当他手中的笔沿黎城县向北,黄崖洞这个地名突然跳出。那里在太行山腹地,四面环山,从地形上看易守难攻。他随即带人到黄崖洞实地勘察。黄崖洞位于海拔1600多米高的崖壁上,是个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洞前是人称“抬头一线天,低头难伸拳”的瓮圪廊峡谷,进入洞区的唯一通道是一条石阶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左权激动拍手,当即铺开地图,绘制黄崖洞地形。
接到报告后,朱德、彭德怀专程到这里视察。看到群山之中竟有这样一个能打能藏的理想地点,他们当场定下兵工厂厂址。
二
为了建好兵工厂防御体系,左权带人跑遍山头沟壑,一处处进行勘察。
时值隆冬,左权一有空就往山上跑,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冷水。警卫员见此很是心疼,劝参谋长下山吃口热饭,却被他以耽误时间为由拒绝。山路崎岖,左权鞋子磨坏,便让警卫员找来麻线和针,自己把鞋补了又补。
特务团担负兵工厂守备任务。欧团长不忍心看左权来回奔波,建议道:“参谋长,你多带几个参谋,和我们守备部队一起分片勘察、制图标图,最后你再来综合,进度会不会快些?”
左权听后笑着摇头道:“参谋长对整个战区没个立体总图,指挥起来会误事!”他在地图上详细设计、绘制防御设施,对暗堡、明堡、投弹所等都一一作出标注,甚至还写上各点火力该如何配置形成火力网,各个射击视线前又应放置哪些障碍物。
那些日子,左权指挥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和官兵、工人一起劳动。一次在施工现场,他看到有战士将电话线路铺设在风化石下,当即指出风化石经不起风吹雨打,不出半年这些线路就会暴露。他边说边手把手指导战士重新对线路进行改埋。
1940年冬,有小股敌人来袭。尽管提前加强了防卫力量,兵工厂还是有10余座厂房被烧毁。为了进一步完善防御工事,左权让欧团长把现有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再放大些。几天后,他拿着放大到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地图来到黄崖洞。当他把防御方向、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逐一标绘时,发现一些小的工事依旧画不出来。
“把地图再放大到五千分之一!”
接到参谋长命令,特务团连续作业,重新绘制地图。这一次,暗堡、明堡、交通壕、投弹所、观察所等都被一一标注,守备区的所有建筑和道路也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次年夏天,兵工厂已形成隐蔽与战斗两用的多梯次环形防御体系。守备部队按图施训组织演习,每名官兵都对照地图,牢记工事编号和自己的战斗位置。在他们眼中,这张图纸绘制的是八路军的“武器生命线”。
一次,有名同志问:“参谋长,黄崖洞防区这么大,若敌人用火炮猛攻,咱们会不会守不住?”
左权自信回复:“我们的工事胸墙有两米厚,而日本山炮弹的侵彻力只有30厘米。敌人把6发炮弹打在同一个弹着点上,才能穿透1.8米的深度。放心,敌人没有这样的炮手!”
三
1941年11月,5000余日军向八路军腹地扑来,企图合击八路军总部机关,破坏黄崖洞兵工厂。
左权在黄崖洞以东的武军寺小寨岭设立临时指挥所。面对敌人的一次次攻击,八路军官兵凭山地之险和防御工事之牢顽强抗击,激战8昼夜,以伤亡16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军近1000人。
1942年5月,日军集中5万余兵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这次,敌人采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的战法,以大队为单位各自进行局部合击,企图构成合击圈后再聚歼八路军。
一时间,太行山区狼烟四起。针对敌人的作战企图,八路军总部决定跳出敌人合击圈向东转移,必要时可转入“敌后之敌后”的冀西一带。
左权更忙碌了。他常端着煤油灯,盯着地图复盘战况,修正对敌情的判断。
5月25日,左权所在队伍在转移中被敌机发现。敌人很快包抄过来,随之而来的是骤然响起的枪炮声。
队伍被打散了。左权一边指挥警卫连掩护,一边催促组织机关人员突围。警卫连连长拉着他的手,恳求他赶紧离开,可左权誓要与战士同进退。他收拢队伍,高声喊道:“不要怕,快冲!翻过山梁就安全了!”等大家奋力冲到十字岭西北的山垭口,几发炮弹呼啸而来。一阵地动山摇后,左权头部中弹,倒在小路旁。牺牲时,他的手仍抚在腰间他最爱的左轮手枪上。
“参谋长!”一时间,战士们的哭喊声在山间久久回荡。
四
左权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近5年,一天也没有离开抗日前线,实践了自己“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的誓言。
为了纪念他,在八路军总部长驻的辽县,万余民众签名请愿,请求以左权的名字命名辽县。1942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通令:……左权将军对抗战事业及根据地建立有特殊功劳,今为表彰忠烈并激励抗日群众,特决定改辽县为左权县……
从此,左权的名字成为他无比珍视并用心绘制过的中国地图上的特殊注记,永远地融入到他用热血守卫的壮美河山。
本版插图:赵建华、余世杰
图片制作:陈新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