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向贤彪 王 江
20世纪30年代,在菲律宾工作的波莉受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及其夫人海伦·斯诺的影响,积极支持中国抗战。1941年,她途经香港来到中国。宋庆龄女士听说后,就把自己心爱的旗袍送给了她,请她穿上旗袍,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抗战。波莉没有辜负宋庆龄的重托,穿着这件旗袍,为中国的抗战奔走呼喊,成为外国友人支持中国抗战的一段佳话。
纵观世界历史进程,从来都有一种决定性的力量,那就是正义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穷兵黩武、侵略扩张者,逆流而动,不得人心,最终必然失败,这是历史的铁律。和平正义的力量,顺应历史潮流,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必然能克敌制胜,这也是历史的铁律。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正因为许多外国友人认识到中国抗战的重大意义,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白求恩,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不远万里来到条件艰苦的中国,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帮助八路军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医护人员,冒着枪林弹雨,带着医疗队转战晋察冀边区多个战场,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救治了大批伤病员,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军民的尊敬和爱戴。
斯诺,第一个到红色革命根据地采访的西方记者。他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有学者这样评价:斯诺起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作用,因为他推动美国以至世界舆论接受中国共产党作为盟友参加反对国际侵略的斗争。
库里申科,援华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1939年,他和战友受苏联政府派遣,率两个“达沙式”轰炸机大队来到战火弥漫的中国,投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洪流。“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曾这样诉说自己的心声。
拉贝,在日军攻占南京后对民众进行野蛮屠杀的危急关头,联络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许多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他在日记里写道,“今天善待我30年之久的我的东道主国家遭遇了严重的困难……我们难道不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吗”。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情况,成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
还有柯棣华、马海德、史沫特莱、爱泼斯坦……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正如1943年12月1日《大众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所说:“我们的斗争不是孤立的,我们不仅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同盟国英美,和全世界反法西斯人士的援助,就是在轴心国家中,也有不少反法西斯人士在关心我们、援助我们。”
从一个方面看,得道者,天助之;从另一个方面看,助人,也就是助己。当时,中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毅然派出许多优秀儿女奔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与正义力量勠力同心、并肩作战。
中国远征军将领戴安澜远赴缅甸,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东北抗联战士刘义权13岁参军,同苏联红军一道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定居比利时的中国人钱秀玲智勇周旋,救下100多名比利时平民的生命;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发放“生命签证”,帮助许多犹太人免受迫害和屠杀……正义善良的人们义无反顾跨进同一条战壕,共同抗击邪恶,散发出高尚的人道主义之光。
鉴往事,知来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颠扑不破。今年9月3日,一场弘扬抗战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大国气派的阅兵盛典将在天安门举行,中方将邀请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到现场观礼,以展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汇聚珍爱和平、弘扬正义的国际力量。在纪念活动的标识上,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长城,与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橄榄枝交相辉映,意味深长。
向着未来前行,中国人民将携手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